“太平道的超度之法,还没有完善。”
“想来等轮回完全形成后,就可以让他们用这般法子,缓解死者的痛苦了。”
超度鬼魂,
是太平道在乱世之中,除施符水治病、率流民造反外,开辟出来一项新兴业务。
毕竟有太多情景,让人见之悲伤,也能让人想象到,死者遭受的磨难。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因此,
百姓迫切的需要一些东西,来安慰自己的心灵。
他们既恐惧阳世的动乱,也害怕死后仍无法得到解脱。
而何博最新折腾出来的,能够传递鬼神威能的玉器,便被允许为太平道的人所用,让他们凭此,以及人心所念,去让鬼魂得到安息,恢复平静。
奈何六道不全,
邹衍他们即便拿着“通灵宝玉”,也没办法尽善尽美,只是偶尔生效。
唯一的好消息,
也许是随着局势的崩坏,在夏国本就传开的佛道两教变得更加泛滥,令阴间上空那存在许多年的空洞,变得更加具体吧?
毕竟百姓对生活丧失了期待,便沉迷念经,渴望起来世,
这必然会促进“轮回”的形成。
而何博在这波及千万人的生死磨盘面前,对“生死循环之道”的感悟,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不过,
他没有因此高兴。
“归根究底,还是要结束乱世,重现太平才行。”
“念经烧纸,打坐拜神,又能有什么用呢?”
人心乱了,
鬼神再强大,也只能无能无力。
更别说何博本就是个不爱插手人间的放养派。
若强求他动手,
想来何博只会让齐秦等诸夏分支的国家,去享受一下久违的,属于诸夏母亲河的慈爱。
“邹衍那边,差不多要收工了吧?”
既然提到了太平道,何博自然会想起它的大贤良师。
“快了。”
他的分身说,“他们跟秦国的死鬼合流,打算趁着最后的机会,攻打高氏的老家,把与之相关的人,特别是他们请来的那位婆罗门大师,抓来当城门的挂件。”
高氏,
是夏国最为显赫的世家之一。
如今西夏的小皇帝,便拥有着高氏的血脉。
高太后垂帘听政,
她的家人也凭借裙带关系,大批量的涌入朝堂,打压跟自己作对的士族派别。
高国舅将皇宫视为自家宅院,随意进出,并在私下宣称外甥是“坐皇帝”,自己则是“立皇帝”。
为了进一步巩固家族的地位,维护其尊贵的血脉,
高氏还大张旗鼓的,吹捧起“婆罗门”的圣僧来。
他们需要利用婆罗门的嘴,来堵住老百姓的脑子,让后者不再“胡思乱想”,生出“我可取而代之”的野望。
是以西夏国中,近来流行起了一句话,叫做“高与赵,共天下。”
这让融合了墨家“亲亲、尚贤”主张的太平道,十分看不下去。
邹衍对追随自己的人,“其他世家虽有乱政害民之举,但其根本还没有背离诸夏。”
“高氏以夷乱华、愚弄百姓的行为,实在是让我无法容忍!”
于是,
高氏籍贯所在的夏国平安县,便成了太平道攻打的目标。
而邹衍和夏文王也已经商议好了:
只要平安县攻打下来,便是他们“功成身退”之时。
毕竟太平道黄巾军,在此时已成了气候,足以抵抗住朝廷的绞杀。
但他们究竟能走多远,走到哪里,却不是邹衍这些死鬼可以插手的。
先人只要引路就好,
后生辈要经历的磨难,还有很多呢!
“平安县有高氏盘踞,可称不上平安!”
何博听了,忍不住嗤笑一声,“让邹衍他们不要打完就走,给那里换个名字吧!”
……
就在太平道发动“平安县战役”,把里面的贵人和“圣僧”都挂起来风干的时候,
齐国的船队终于在茫茫大海之上,寻找到了一处可以落脚的岛屿。
曾经出使秦汉夏三国,足迹步数可以跟张骞作比较的齐使苏广,在这座小岛上,留下了属于齐国的第一个脚印。
他那被海风吹拂的沧桑干枯的脸上,露出一个开心的笑容。
他饱含深情的,看着那印记说,“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诸夏的一大步!”
秦夏已经探索了中原以西的土地,
而齐国,则要将诸夏的气息,带入更加遥远神秘的诸夏以东!
“历史会记住这一刻的。”
随行的人听了,便提议道,“要不要刻字留念呢?”
“以后若有子孙沿着我们行走过的航路来到这里,看过刻在这里的文字,应该会感到惊喜吧?”
苏广对此很是赞同。
但他补充道,“海风和雨水会侵蚀过往的痕迹,所以我们应该把字刻在石头上,好让其能保存的更久。”
他撸起袖子,点出几个身强力壮之人,拿起工具,就要去岛上寻找合适的石头。
敲敲打打的,
来自齐国的航海家们,将寻觅来的一块大石头,做成了合格的石碑。
壮士将石头的棱角磨平,又将凹凸有致的石面弄平整。
然后,
苏广亲自拿起凿子和小锤,将自己这边的经历,以及心里的感想,深深的刻在了上面。
“……后世看到这碑文的君子,你们会因为这些而感到惊喜吗?”
最后,
众人抬着石碑,想要再找一个可以躲避风雨和海水侵蚀的地方,将它树立起来。
苏广指着不远处一隆起的小丘说,“就放到那里吧!”
“那是岛屿的最高点,能让后来者一眼就注意到。”
于是,
大家吭哧吭哧的,抬着石碑到了小丘上。
苏广又说,“需要挖个坑,将石碑下面埋好,这样它才能稳固的矗立在这里。”
他取来铲和锹,低着头开始刨土。
泥土有些松散,
挖掘的过程十分顺利。
只是,当苏广用力挥下最后一铲时,却明显感受到,下面有个坚硬的存在。
他拔出铲子,发现上面的确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豁口。
苏广有些好奇,
于是将坑刨得大了一些,让下面的东西得以显露出来。
“看上去,也是个石碑?”
可这个海岛非常荒凉,除了飞鸟会在这里停留之外,还有谁会闲的没事来到这里,并留下石碑呢?
苏广更加好奇了。
他用手抚过那埋藏于低下许多年的石碑,用小凿子仔细的抠去上面的尘土,让那古老的碑文呈现在众人面前。
那是诸夏的文字,
是那名为“田仲舟”的人留下的痕迹——
“后来的君子!”
“你们有追上我的步伐吗?”
“还请继续向东边航行吧,我在大海的尽头等着你们!”
苏广见了,忍不住大笑起来。
“原来早就有前辈踏足这里了啊!”
“这可真是奇妙的缘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