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担心不能说多余,李秋棠也无意指责。
但同时他也知道,编剧们是在等他拍板。
李秋棠怕什么,剧组老大就是干这个的,他当即拍板就用饱和式救援这个创意:“过程好看就行,反正结果都是救援成功。”
理由就这么简单。
陈芷熙在好莱坞没白待,都不用李秋棠开口,她就知道这时候要让美术团队进场了。
“要找演员吗?”
“先不急。”现在找演员太早了,“你不如先找钱。”
《流浪地球》项目现在只有秋天和中影两家公司在做。
说起这个,陈芷熙一脸为难的样子:“我尝试谈过几个公司,没人信。”
“我都没人信?”李秋棠笑道。
陈芷熙接着摇头:“不是不相信你,是不相信国产科幻这块牌子,很多公司老板说中国科幻还不到时候,就算你来拍,你能保证一定赚钱?”
“我保证啊。”李秋棠笑道,“这片子票房低于40亿,我不干了。”
陈芷熙只当他在吹牛说笑,接着说:“钱反而是小事,3亿5亿的,别人要是不投,我们和中影两家也拿得出来。信任才是大问题,没人相信我们。”作为总制片人,陈芷熙对此感受最深。
开完这次剧本阐述会的第二天,李秋棠受那位在文宣部门工作的胡先生邀请,前往某酒店长包房议事。
李秋棠到时,房间里除了胡先生,还有另外两位陌生的中年男士。
胡先生代为介绍:“这位是即将上任的长影集团赵董;这位是文化口的x司长。”
李秋棠听完介绍,稍微楞了一下,两位司长,一位董事长,关起门来是要商量什么大事?
私下议事不是开会,三人都不打官腔,寒暄了两句就直奔主题:
“影视,特别是电影这块,上头很重视。电影市场我们每年都在壮大,票房一年比一年高,主管部门对这些年的成绩很满意。但就有一点不好,我们内地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电影奖,虽然说金鸡奖是内地最高学术奖,但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确实干不过对岸的金马。”
李秋棠点点头。
“现在的意思呢,是想弄一个有含金量的电影奖起来,我们票房每年这么多,但奖项没含金量,总归是瘸了一条腿,走路走不快。”
李秋棠又点点头。
“重新办一个电影节不现实,太铺张,一些老同志也不允许,奖项从零开始做,难度也太大了。组织的意思是,拿一个老牌电影节改组试试,坚持长期主义,用5-10年的时间,把这个电影奖的含金量弄起来。”
李秋棠点点头,认真听着。
“你年富力强,也有见识、有专业,所以想请你过来谈谈,看看能不能一起出谋划策,也算是集思广益……组织上还是想在长影节搞个试点。你是东北人,一起把长影节做起来,也算是给家乡做贡献。”
李秋棠心跳漏跳了半拍。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