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想跟姚家攀交情,看能不能把自家孩子塞到姚氏族学去。有毛线的异议。

它详细地记录了一年的种植计划,什么时候开始春耕,春耕前需要做哪些准备,从什么时候开始……

他们的到来,不仅摆平了姚氏族学的波动,同时还吸引了金陵各大世家的注意。

……

这种时候,姚二爷只能在心里佩服:果然不愧是老太君,居然连这些人都请得来,就是不知道老太君动用的是哪一条人脉。

也不会有现在这么多事。——李文崇的事情先丢开不管,转眼间,他介绍的那几个先生便到了。

不,准确说,是你娘的追求者送来的。

也就他哥,因为要准备来年会试的事,一直埋头读书。

原因很简单,顾清菱早就预料到会有人围追堵劫姚家人,怕姚大爷受到影响,提前做了准备。

“娘,你快别夸我了,你是不知道,那些人为了这些个……”姚二爷差点说漏了嘴,赶紧改口,“反正,自从传出姚氏族学来了好几个做过官的先生,那些人都疯了,恨不得立马进来。我现在连门都不敢出,就怕一出去就碰到人,被人拉去喝酒、吃饭,让我松口……”

当然了,这话顾清菱可不敢跟儿子、儿媳妇说,这要说了,怕不得翻天。

这事姚二爷哪敢应啊,赶紧说道:“这事还没定呢,他们只是路过金陵,没说要在姚氏族学当先生。”

她就算看着再年轻,在他们眼里,也已经是当奶奶的人了,哪家当奶奶的人会冒出一个追求者?这不是风流韵事,是滚犊子……

曾有为,大燕xx年进士出身,于翰林院任职,只不过后来年纪大了,便退休了。

在一6一9书一吧一看!

这个时候,姚二爷有些羡慕姚大爷。

“这是什么东西?”曾有为望着手里的书,一脸惊讶。

除了江老因为有事,要翻了年才过来,其他人都是在年前赶到的。

羡慕之声,不绝于耳。

姚国清当了那么多年山长,姚氏族学也没见养出几个秀才、童生。

郑天一,大燕xx年进士出身,于国子临任职,因先生曾有为年纪大了,便自请退职,随曾有为身侧照顾。

这几个人的资历,绝对够够的。

即使育种这一类,就说了好几种说法,还分别配图,说明情况。

在总结的时候,还用了一种曾有为从来没看到过的“图表法”,用数字和文字说明,对比这几种育种方法的优缺点,方便人选择。

曾有为一边翻看,一边感叹:“太详细了,我从来没看到过这么详细的农学,天一,你过来瞧瞧,你看看这里……这是稻种发芽的过程,用什么布,配多少水,大概多少温度,稻种会萌发成什么样子……即使是不懂种地的人,看了这本书,也能明白种地是怎么一回事。”

再一看这书是谁写的,后面只有一个编书人,说是根据某个庄子农事记录所编,因目前参考数据只有一年,仅供参考,未来会出更详细、更周全的记录。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