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激动、喜悦的同时,他也有一种汗颜的感觉。你在昌县任副县长、常务副县长的时候,主管的是农业,在你的领导下,全县农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两倍多。在全省先后大旱、大涝的时候,你敢于承担责任,顶着重重的压力,一直把老百姓的利益和安危放在首位,甚至宁肯丢官弃职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那天晚上我去昌县视察,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虽然已经时隔一年,但我还清楚的记得那天晚上看到的一副副场景。
“你到拧县任职后,面临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烂摊子,眼看着冬天就要到来,可数万群众还在等着安置,全县官员、老百姓都处于消极的情绪当中,一着不慎,就很可能引发大的事故。
通过老头子刚刚的讲述,对于赵长天,刘雪虹有一种感激的心理,理由很简单,因为赵长天曾经在挽救了无数条生命的同时,也挽救了老头子的仕途。
当听完那位叫张秀芳的小同志介绍之后,我的第一个想法是要见一见那位创造了奇迹的副县长,我要和他握握手,表达对他的感谢。
赵长天的身体坐得笔直,认真的倾听着王林的声音,不知不觉,他的情绪受到了王林的感染。陡然间听到王林问出这个问题,赵长天一愣之下、刚要筹措词汇回答的时候。
刘雪虹虽然不是体制内的官员,可她也清楚的知道,如果在去年的那次大洪水中,真的损失了上万条生命,即使中央不追究老头子的责任,在巨大的压力下,以老头子的性格,也肯定会引咎辞职。
说到这里,王林突然话题一转,“小赵,你说实话,当初是不是对我有些怨言?”
王林大手一挥,有些感慨的说道:“是你对老百姓的重视,无论你身处什么位置,心理都始终装着老百姓,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你可以不计辛劳,也不怕得罪人,像你这样的干部,在我们国家是越来越少了。”
当我抵达大河镇,看到那座小山包上一片片连绵起伏的光芒、看到那黑压压的人群时,我被那种场面震撼了,一种狂喜瞬间涌上心头,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的眼睛里有了泪水。
本一书一最一新一章一节
“事实上,把你调你过去之后,我随时都做好了你给我打来电话诉苦、或是寻求帮助的准备。甚至,我已经打算在你打不开局面、处境危险的时候,把你从拧县调走。”
在赵长天的兴奋心情中,王林豪迈的声音继续响起,“你在大河镇任镇长、记的时候,农民的收入在你的任上翻了三倍,全镇的社会治安大幅度好转,各项考核指标都名列前矛。
没错,他是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好事,但凭心而论,他做这些工作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积累政绩,为自己的仕途发展奠定基础而已,根本没有王林说的那么伟大、崇高。
心理这样想着,刘雪虹望着赵长天的目光,不觉愈发的柔和起来。
说到这里,王林的声音明显有些动情,眼神也有一些迷离。
王林的讲述还在继续,“后来,在灾后重建上,在小赵你的领导下,昌县走在了全省前列,募集到的大量资金,不但在昌县的重建工作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还为整个顺城提供了重要支持……”
如果不是你的坚持,在那次席卷全省的大洪水中,不知有多少老百姓会失去性命。”
在刚抵达昌县、了解到群众还没有转移的时候,想着几千人甚至上万人可能会被洪水卷走,我在愤怒之下,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不瞒你说,小赵,我甚至已经做好了引咎辞职的心理准备。
随着王林的讲述,赵长天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洪水滔天的夜晚,回到了那个他面临生死考验的时刻。
刘雪虹知道,老头子很看重赵长天,对于赵长天的两次提拔,她都清楚。在她的记忆中,老头子还是第一次对一个年轻干部如此器重,为了提拔他,甚至不惜违背自己的一些原则。
听着王林的这些话,赵长天真是有些感动了,作为一个日理万机的省委记,平时不知道有多少大事需要王林关注,但他居然会一直关注自己这样一个小人物。
“小赵,你们拧县取得的成就是可喜的,目前的发展势头也很好,我想听听你们下一步的发展规划。”王林稍稍放缓了一些语气,向赵长天提出了问题。
王林的这个问题,赵长天早在决定拜访王林的时候,就已经做了准备,进行了充分的思考。
因此,他只是沉吟了几秒钟,就迎着王林期待的目光说道:“首先,在新农村建设上,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在农村尝试建立医疗、社保体系,让广大农民切实的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当然,这项工作是不可能一簇而就的,需要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
随着赵长天的讲述,王林的目光越来越亮,赵长天再次给他带来了惊喜。可以说,赵长天的想法是超前的。#
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