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父子俩要低调一个

周六一大早,一群群身穿工装的神州计算机厂工人便喜笑颜开的向工厂走去。

他们都是岁数比较大的,有的还是儿女陪同来的。

厂里的财务、人事和银行的工作人员都已经到了,还有国资委改革小组的工作人员,看到来的工人后,都会指引他们按照流程签字发钱。

距离上次周显阳在厂里开会已经过去一周的时间,飞扬集团和国资委改革小组在推进改组方面也十分顺利。

上面对这件事比较支持,各种决定和政策也一路开绿灯。

确定改组方案后,股权和管理层很快便敲定清楚,周显阳也让飞扬集团的人约上银行的人,直接来厂里发钱。

等处理好工人的事情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培训。

以后这个品牌就是神州·飞扬计算机,算是改组后的联合品牌。

对员工的培训也不是周显阳拍脑子的决定,他还喊了一部分原神州计算机厂的人,连同制定新工艺的管理人员,一同商榷敲定的培训流程。

以后他们要大批量引进半机械化生产车间,同时开创分厂。

周显阳的野心一点都不小,他打算从硬件到软件都打造自己的品牌,从电脑到系统,然后再到应用软件和互联网

就差从源头的电子元件厂开始布局了。

他接手的员工虽然多,但按照他的计划发展下去,这万把人还真有点不够。

国内国外都要布局,计划一旦展开,到时候忙的可能还要招人。

至于老四九城人恋家不愿意去外地?

没那个说法,钱给够了去哪都笑呵呵的。

去外地开拓的都有升职加薪的机会,到时候还可能因为出现争抢去外地工作的情况发生。

“张二河,工龄二十五年,月工资2250元,安置费一共十一万两千伍佰元,要是没问题的话在这里签个字。

要现金还是要转账?转账的话银行两天内就会给你打过去,工厂缴纳福利的事去那边签字。”

张二河闻言后高兴的点头道:“没错,就是这个数,转账就行了,谢谢你同志。”

离退休没几年还能领这么一大笔钱,真是让他意外的惊喜,心里对周显阳的感激也更多。

同时连周丰年的形象在张二河心中都伟大起来,周丰年离开神州计算机厂快二十年,不过这些年神州计算机厂发展的这么快的功劳,已经被张二河扣在周丰年头上了。

要不是老厂长,他们厂怎么可能发展的这么快。

“刘响,工龄二十七年,月工资1950元,安置费一共十万零五千三百元.”

“赵三胜,工龄十九年,月工资2150元,安置费一共八万一千七百元”

钱发的很快,跟家人一起来的大多要了现金,不过更多人还是走银行转账。

这些工人对周显阳十分信任,何况银行后面的人摆了两箱子的钱,钞票就在那里,旁边还有几个持枪保卫,他们压根不觉得银行会拖欠。

福利缴纳的事也签好名字后,这些工人便算是退休了,他们也算是给其他工人做了个榜样。

飞扬集团不会亏待每一位员工,哪怕周显阳接手一分钟,这些工人在他接手的时间退休,那周显阳都会关照他们。

周显阳对钱没什么兴趣,他喜欢用钱来做事,不喜欢自己攒着钱。

他要是真的喜欢钱,那他的个人资产能翻个五六倍。

他身上关于‘钱大手大脚’这个传言,都是因为到处捐款搞慈善,被其他经商老板说的。

国家建设第一艘航母的时候周显阳就捐了两千万,前两年传出准备建第二艘航母的时候,周显阳又捐了五千万,而且是他个人捐款,这方面他一次都没有吝啬过。

东城区那么不想周燕退休,在周燕到退休年纪的时候还要请她去二线坐镇,很大原因就是希望周显阳捐款搞慈善的时候,多考虑一下东城区。

每年能给他们节省不少财政经费。

退休的工人差不多快两千人,都是最初建厂的那批人和第一次扩招的工人。

他们都是岁数快到了,工资高,而且有点干不动活了;这类人在改组的时候,都是最被私企老板讨厌的人群。

给的安置补偿太多,能挖私企老板一大块血肉。

所以大多数人才会一压再压,甚至联合原厂长诱导骗他们主动下岗。

等这些人领完钱签好字后,也算是提前进入退休生活了;有的人还拿到十来万,到时候添点钱能在三四环的位置买个房子。

厂里改造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员工培训两个月,在明年中旬前那个时候刚好能开工上岗。

而且周显阳已经让技术人员开始干活,研究新的主打产品。

周显阳这边进行的如火如荼,其他地方就不好说了。

国资委改革小组现在头疼的不行,连着范文浩这个主管局长都连轴转了好几天。

虽说和周显阳分开的第二天就收到一罐好茶,但接下来几天,忙的范文浩连坐都没怎么坐下过。

当时去报纸媒体记者,在回去后便在报纸上对周显阳大肆夸奖,并且还用了‘唯一为工人考虑的企业家’这种标题。

在网上都传开了,让周显阳再次出了一波风头,不过也让国资委改革小组有点坐蜡。

有了互联网后,消息传播的很快,在第五天的时候,另外两个分厂就知道总厂改革的消息。

第六天,分厂的工人便联合在一起,向刘传志和董建平的公司以及当地的国资委改革小组施压。

他们的理由还十分充沛,同样是神州计算机厂的人,分厂不能比总厂的低一等。

弄得刘传志、董建平两人都满头汗,本来以为捡到一个大便宜,政府有意扶持他们,安置费也是政府出大头。

他们接手了分厂,就能很快建立自己的品牌,占据一块电脑市场。

但是被周显阳这么一搞,连改组都不怎么顺利,接下来还不知道会出什么幺蛾子。

得到好处的工人们使了劲的称赞周显阳和周丰年,但刘传志、董建平和其他人,基本上一天骂周显阳三次。

发福利不能悄悄发?非要弄得满城风雨.

不过除了他们这些人,国内大部分人听到周显阳的举动,还是以称赞为主。

吝啬克扣的私企老板见得多了,但主动送钱的还是头次见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