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儿也能安在当今天子的头上么?你曾经掐死自己的孩子难道是当今天子造下的孽么?要骂也应该骂先帝啊!

退一万步说,生子辄杀那已经是汉武帝大后期的事情了,中期和前期民生还是勉强说得过去的,而汉武帝晚年时也有轮台罪己诏,如何就算不上一代明君,如何就能抹杀了驱逐匈奴之功劳呢?

总而言之,你要说这老头儿是心存不轨,或是干脆被曹操给买通了,故意在这捣乱吧,这个真不至于。

可你要说他说得多对,真要是搞了盐铁专营底层百姓就活不起了,甚至民间已经到了生子辄杀的地步,那就是纯属扯淡了。

至于,官营工坊拿百姓当垃圾,一点也不珍惜百姓性命的这个说法,那不正是东汉中后期,吏治彻底败坏的结果么?吏治是谁败坏的?不就是代表了豪强阶级的党人么!

不把官办作坊彻底搞黄,搞臭,他们如何能够肆无忌惮的役使贫民,如何能够将租户当做牲畜,甚至这样做了你们还将之视为一场恩赐呢?如果不是这样,少府作为九卿之一,也不至于在东汉中期以后沦为一个纯粹的虚衔。

本末倒置了啊!

应该说,他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身份、见识决定了他不可能全面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也不可能真的清楚汉武帝时的盐铁专营到底是如何运行的,甚至许多问题明显说的已经有些偏激了。

说白了,就是个普通民间老头儿么,所谓夏虫不可语冰,说得就是如此了。

可是天子……

难不成天子真信了这老头说的话了?

就见刘协感慨完了,亲自将老头给搀扶了起来,一脸看上去发自内心,痛心疾首,却也分不出到底是真是假的表情道:“老人家快快请起,快快请起,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让您这样的老人家颐养天年,是朕之过错啊”。

“朕决定,于御史台中令设一个机构,叫做尊老院,就专门征辟像老先生这样,见多识广,却又敢于仗义执言的老人家,用来鞭笞朝廷行政之得失,但凡国之大事,朝廷有行政不妥,劳民伤财之事,上到朕本人,下到尚书台的小吏,都可以随意训斥,秩四百石,老先生可愿意为国分忧?”

老头儿这会儿都懵了啊,“啥?让俺当官?”

“对,让你当官,负责时时刻刻的,骂醒朕啊。”

哼哼,你们不是都说我是圣明君主么?我雇这样一堆老头,天天骂我,看你们还好不好意思吹我。

长此以往,我这声望不就降下来了么?

“我……我……我能当官?秩比四百石?那不是比俺们县的县尉官都大了?”

“你们县的县尉,可不敢骂朕啊。”

说完,就听到噗~,的一声,老头儿裤衩一下,就变了脸色,随即刘协就感到一股难言的恶臭气味扑面而来,忍不住皱起了眉。

再然后,这老头儿也不知道是因为太激动了,还是太臊得慌了,噶,两个大眼珠子一翻,就倒下了。

一旁懵逼的群臣则纷纷交头接耳:“他是不是拉屎了?”

“嗯……人到七十股来稀么,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昨天真没想到大家的讨论会这么的激烈,那段汉武帝的评价居然惹来这么大的非议,这个我真的没想到。

我说一下我自己的观点,个人认为汉武帝中期、前期都是毫无疑问的明君英主,事实上一直到封狼居胥,老百姓日子过的都是还可以的,老百姓真正活不下去,是在汉武帝晚年以后的事儿了,那时候匈奴早就打完了,他本人也承认晚年时老糊涂了,死之前老糊涂的脑子突然清醒下了轮台罪己诏。我的观点与伟人类似,晚年虽有小瑕,但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勇于罪己,不失为一代明君。

事实上这是帝治的一个历史规律了,古代所有明君,有一个算一个,晚年时都是昏庸的,有些没来得及昏庸的完全是因为死的早,或是刚有昏庸的苗头人就死了,六十岁以上不昏的皇帝,确实不多。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