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攻占屯留后,成蟜的部下皆因连坐被斩首处死,屯留的百姓被流放到临洮(今甘肃省岷县)。(文學館投降赵国后,被赵悼襄王封於饶(今河北省饶阳县东北)。
自秦庄襄王亡故后,吕不韦跟太后赵姬(嬴政的母亲)的关系一直藕断丝连,不过这段不伦关系似乎是赵姬主动单方面展开的。
随着嬴政年龄渐长,吕不韦唯恐事情败露,灾祸降临在自己头上,就暗地寻求了一个阳具特别大的人嫪毐作为门客,并借机让嫪毐在一场盛大的宴会中,表演阳具驱使桐木车轮转动的把戏,故意传到太后赵姬耳中。
正如吕不韦所料,太后果然对嫪毐大感兴趣,於是吕不韦假装不知情地将嫪毐带进宫中,并找人假意告发嫪毐有犯腐罪之嫌。
另一方面,吕不韦又暗中教唆太后,替嫪毐安排给事中的职务留在宫中。太后深以为然,暗中收买行腐刑的役人,不对嫪毐执行腐刑,但要他们对外宣称嫪毐已受刑,并将嫪毐的胡须拔除。嫪毐就这样成为服侍太后赵姬身边的侍宦。[
太后完全为嫪毐的巨阴而痴狂,其间竟意外怀孕。为了避人耳目,太后与嫪毐捏造卜辞,指居於咸阳不利,双双移至秦国旧都雍(今陕西省凤翔县南),其间太后与嫪毐誔下两子。
公元前239年(秦王政八年),嫪毐获封长信侯,以山阳郡(今河南焦作市东南)为其食邑,又以河西、太原等郡为其封田。嫪毐门下最多时有家僮数千人,希望做官而自愿成为嫪毐门客的,也达到千余人。
不过按照秦国的规矩。封侯可谓相当困难,例如王翦在灭楚前,曾向嬴政提到自己为将多年,仍未得封侯之赏,而王翦当时已经有消灭赵国,重创燕国的战绩。令人讶异的是,
郑国渠在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开始建造,位於今日中国陕西省泾阳县上然村泾出口一带。建议者为来自韩国的水利专家郑国,其真正身份是韩国的细作。
当时三晋之一的韩国听说秦国喜欢大兴土木,就想以建渠消耗秦国的国力,使秦国法向东用兵,韩国便让水工郑国找机会游说秦国,让秦国凿通泾水,从中山以西到瓠口修一条水渠,出北山向东流入洛水长三百余里,用来灌溉农田。
工程进行途中,郑国的阴谋被发觉,嬴政打算杀掉郑国。郑国指自己虽然是为韩国做细作而来,但建渠不会为韩国延续多少国祚,而渠建成以后的确会对秦国大为有利。
实际上以秦国之强,也免不了受到自然灾害的胁,秦王政四年(公元前243年)发生的特大蝗灾导致瘟疫流行,甚至逼使嬴政下诏鼓励老百姓纳粟受爵,在某程度上说明在关中地区建渠,以抵御自然灾害的必要性,因此嬴政最终命令郑国继续把渠修成。
自渠成后,淤积混浊的泾河水被引至灌溉两岸低洼的盐硷地,面积达四万多顷,亩产达到了六石四斗。从此关中成为沃野,再没有饥荒年份,为并吞六国打下坚实基础,该渠也因此被命名为郑国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