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侠图录守关者之一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镛,大紫荆勋贤(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授勋及嘉奖制度下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自1997年开始颁授,表扬毕生为香港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文學馆获颁大紫荆勋章的人士可於中文名字及称谓后加上大紫荆勋贤或gbm。)
1924年,生於浙江海宁,1948年移居香港。自1950年代起,以笔名金庸着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
历年来金庸笔下的着作被改编为多套电视剧、电影、广播剧等,对华语影视文化可谓重大贡献,亦尊定其成为华人界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之一的基础。
金庸早年於香港创办
直到最后陈毅出面制止了左派的攻击。虽然明报系列并非激进刊物,但文化之大革命爆发时,查良镛和《明报》公开对其持反对态度。
在《明报月刊》40周年的撰文上,金庸也直言刊物是和文革对着干,具体展现在纪录彭德怀功绩、出版吴晗的《谢瑶环》剧本,极力卫中国传统文化和批判错误抨击。
查遂被被香港左派分子骂为汉『奸』、走狗、豺狼镛;更曾受死亡恐吓,一度离开香港暂避。回港后一路受香港『政府』特别保护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
1973年春,查良镛曾前往台湾,并与蒋经国见面会谈。文革结束后,金庸在1981年与1984年来到中国大陆访问,并先后在北京与邓小平和胡耀邦会谈。
随后198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宣告成立,金庸作为委员之一,任基本法政治体制起草小组的港方负责人兼经济体制起草小组成员。
因香港政制方案乃基本法中最为核心且争议最大,直至1988年方案尚未成型。1988年,金庸与查济民提出了备受争议的政制协调方案(又称双查方案、主流方案)。
这个方案相对当时各界所提出的众多方案中比较保守,因而被认为有碍民主进程而得不到港人支持,查回港后有各种针对他的示威抗议发生。
实际上查之本意为给民主派李柱铭、司徒华两人留出余地,但当天两人沉默以示抗议,使得最为保守的这一方案得以通过,大出查氏所料。
然中央『政府』当时认为正是底限所在,故其后作修改并被纳入基本法使用至今。1989年北京发生了89民运。5月20日,首都戒严令发布当天,查良镛辞去基本法草委、谘委职务,结束了从政生涯。
金庸对武力镇压学生表示伤心。同年在《明报》创办三十年庆祝茶会上宣布卸下社长职务,只担任集团董事长。
〖∷更新快∷∷纯文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