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莲听了他的话,心里仿佛有了什么感触,突然语出惊人道:“也不知道秦国粮仓丰富了,秦国的人会不会心生征战别国的想法?”若是有,她是不是该停止其余的种植呢。
“……,”这话说的轩辕卫心里颤了一下,不可否认,他真的有这样的打算。“若是有,应娘子该如何抉择呢?”
“不知道,”对这里的国情,她确实不太懂,也不想说出什么惊人的话语来,她很诚实的说:“战争这种事,取决于上位者的心思,小妇人就是个小老百姓,可管不了那么多……小老百姓的心思,就是过自己的日子,吃的饱,穿的暖,就够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身份不同,所有的一切都不一样。
燕莲撇了他一眼,总觉得他说的话,有点像皇帝该说的话,可是心里又否定了自己的心思,这北辰卿会把自己这么个无关紧要的小村妇的事告诉日理万机的皇帝吗?这不是吃饱了撑着的吗?更何况,当初的鲜姜还是他先知道的,所以觉得他不可能是皇帝,可能是帮着某位皇子的谋士。
“话是这么说的,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是因为上位者的野心而打破了百姓宁静幸福的生活,小妇人想,就算是再好的国君,百姓也不会要的!”她说的,完全是以一个百姓的身份说话的,没有任何的心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轩辕卫的心里是充满震惊的,因为他从未在自己的大臣嘴里听到这样的话。如果,这句话是别人告诉他的,他或许还能信,可这句话是从应燕莲一个农妇的嘴里说出的,这样的话,能不让人震惊吗?
“君为轻,民为重,一个能挑起战端的国君,能是一个好国君吗?”燕莲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说,若被有心人听了这些话,她恐怕连小命都没有了。可是,看到三爷那双眼里的雄心壮志,她就忍不住的想要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地里的活如今都做完了,等到六月就能丰收,再紧接着种晚稻,到时候才忙,所以趁着还不忙的时候,应家人都在忙碌着给应燕秋准备嫁妆,家里喜气洋洋的,别提多热闹了。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额,”燕莲傻眼了,心里挠墙:三爷,我就一小农妇,你问的是不是太深奥了。“这个问题,三爷该去问问那些大将军,人家领兵打仗的,肯定知道自己什么不好,敌人好在什么地方了,取长补短嘛,呵呵……!”想不出解决的法子,她只能不好意思的糊弄了。
其实,这句话,不但给朱氏敲响了警钟,连杜氏心里都急了,她还要紧张自己的女儿呢。这应燕荷如今十六了,反正不小了,再不嫁人,耽误了,到时候不是他们选人,而是人家选她了。
“大嫂,小姑的亲事,我可不敢管,不说娘的心思,就说你家燕荷吧,人家来一个相看的,她就说小姑要嫁的是好人家……也不知道咱们村有几户在燕荷的眼里是好人家的,”她是不管闲事,可不是表示着她好欺负。“要不是燕荷事多,说不定这个时候,小姑不但是出嫁了,连娃儿说不定都有了!”
可兵跟马是不一样的,完全可以人为改变的。
“这京城里的人都不简单,咱们就是乡下种地的,可千万不要招惹麻烦来,知道吗?”如今,他是越发的担心这个有本事的闺女会引来更多的人关注。
取长补短,是的,秦国不足的可以结果别国补,只要借了他们的长处,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兵马的问题不像粮食,这种粮食是看地的,许多的地是种不了粮食的,就算你勤快死也没有用。
“啊呀,三弟妹真是好本事啊,眨眼,文飞就要娶媳妇了,”别人以为候氏是夸着杜氏有福气,唯有杜氏自己心里明白,娶了杨娇儿后,这心窝子都疼的难受,什么事都得顺着她,自己这个做婆婆的都得看儿媳妇的脸色,这种窝囊,不是用言语能形容的。“就不知道咱们小姑十七了,什么时候才能出嫁呢!”
“我家燕荷还不是为了她小姑着想,想让小姑找个好人家,”杜氏坚决不承认这事情是燕荷的错,不然,燕荷的日子就不好过。
“就算你说的对,可别国挑衅,秦国该如何应对?”轩辕卫承认她说的比自己重视的大臣都要好,心里不免有些不平衡,就故意刁难的道。
“你这是什么意思?”杜氏见朱氏的不善眼神往自己身上来,就横着双眼问道。
候氏是个聪明的,自然要怎么回答了。大概,那么多的媳妇里面,就数她是最了解朱氏的,也最能拿捏朱氏的性子。
候氏盖房子,还有一个人更高兴,那就是方氏了。以前,她是怕自家盖屋子,会引来老屋那边人的不满。如今,见三嫂都在盖屋子了,就跟应祥林商议着,把自家的屋子盖起来,总好过住在这个茅屋里。
“这个我还真没那个本事,只不过如今快到年中了,再耽搁下去,小姑就十八了,就算小姑是天仙似的人儿,谁愿意娶?”十八,就是没人要的老姑娘了。
“……,”轩辕卫语塞了。是啊,既然知道,为何不解决呢?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何会拖延那么久多没有想到呢。“那以应娘子所见,这该如何解决?”
朱氏这辈子,最念着的就是银子。
“这能不能疼人的,难道还看的出来?”杜氏不依的狡辩着。
说了那么多,自己这火候,还是纸上谈兵啊!
候氏紧握着双手,露出一抹苦笑,冲着朱氏解释说:“娘,若是可以的,儿媳也不想重新盖屋子……只是,我家文飞今年十五了,到了说亲的年纪……他大舅给介绍了一个城里的,人家带的嫁妆也丰厚,但唯一的条件就是要住新屋……,”
想到了这些,朱氏连反对候氏盖新屋的心思都没有了,转身回屋,思索着怎么才能让小女儿在最快的时间内嫁出去。
就这样,原本应家三房盖新屋的事会引来的巨大风波在候氏聪明的转移话题之下,大事成了小事。
自从被应燕荷坏了自己的名声后,没人再上门提亲了,她就想着自己这辈子都完了,恨死了应燕荷,没想到三嫂还能心疼她一回,那眼泪就跟不要银子似的,“哗啦啦”的滴落在绣架上,精心绣制的绣活上顿时被眼泪浸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