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真会绕路北方?”“你遇到的只是仆从军,他们更像是奴隶,而不是战士,都有家人被神鬼大单于扣押,进则一人死,退则全家亡,敌军主力根本就没来西域。”
关颂带兵五千,邓粹也不谦虚,接管军队,分五百人护送虎踞城残兵去见崔太傅,留五百人给张印继续守城,他与关颂带着剩下的四千人,只带三日口粮,次日出城,竟然追击敌军去了。
“是啊,敌军已经被逐出西域,诸国闻风而降,楚军大胜,我会留人守卫虎踞城,两位将军苦守孤城已久,也该回京受赏了。”
“觉得敌军如何?”
关颂皱起眉头,“这样算不上大功啊。”
“敌军还没有准备好吗?”
“我……只守城。”张印道。
邓粹重重地一拍桌子,将整个大厅的人都吓了一跳,“我们在虎踞城坚守将近一年,几乎天天与敌军打交道,连这点消息都探听不出来?”
关颂笑道:“我明白了,因为有两位将军守卫虎踞城,堵住了前往西域的要道,敌军无法大规模通过,只能一点点过去。”
邓粹点头,“敌军害怕后路被断,因此全力进攻虎踞城,你遇到的几千敌军,本是用来拦截我们的后路,嘿,好像我们会逃走似的。还有一个原因,入夏以来,敌军攻势放缓,我与张将军当时就有猜测,敌军很可能调走了一部分,正是趁势反击的最佳时机,可惜我们手中士兵太少……”
张印张张嘴,嗯了一声。
“关将军怎么糊涂了?神鬼大单于主力移于北方,后方必定空虚,此去再往西,风俗与西域相似,尽是一些小国,被迫归顺敌人,听说楚军来了,必定抢着投降,这还不是大功?”
关颂不明白邓粹为何总是对这件事感兴趣,可邓粹官职更高,他只得回道:“四千多人,不到五千。”
先锋军只带着随身口粮,关颂请求邓粹等人立刻随自己离开,去与崔太傅汇合,共同返回大楚,“战争结束了。”
“入乡随俗,到了西域,你得学会就地取材,粮草不够,边打边抢啊。”
又过数日,离楚界玉门关不远,崔宏接到消息,敌军主力出现在塞北,碎铁城失守,神雄关岌岌可危。
“关将军有没有想过,敌军声势浩大,为何进入西域的只有区区数千人?”
关颂更是吓了一跳,他年纪大些,在与邓粹交往时却一直处于下风,被邓粹连劝带吓,什么疑问也没了,“我带的粮草不多,只够十天之用。”
关颂大吃一惊,也不管官职大小了,立刻摇头,“不行,我奉命带这支军队寻找两位将军,顶多留五百人守城,你们都跟我走,立刻就走,去见崔太傅,他现在是兵部尚书,邓将军有什么想法跟崔太傅说就是。”
邓粹起身,大声道:“此一战若不令关将军封侯、众将士富贵,邓某赔命给你们!”
“真能那样,我就满足了。”
关颂呵呵笑了两声,“还有这种事,可我不同,我是奉命撤退,回去之后能够领功,不会受罚。”
邓粹只管吃,几乎吃下三个人的饭量,终于抬起头,问道:“结束了?”
“笨蛋,这是声东击西之计,不对,是‘声西击东’,神鬼大单于假装进攻西域,吸引楚军到来,真正的进攻方向必是北方,有匈奴人带路,他们知道该打哪里。”
邓粹又道:“我给邓将军分析一下:敌军会从北方进攻大楚,这是确定无疑的,很可能已经动手了,咱们现在回大楚,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到时候有两种可能,一是楚军大胜,咱们没机会立功,连热闹都没得看,二是楚军大败,咱们仍然没机会立功,却要立刻顶上去,面对敌军主力,指挥作战的不是你也不是我,胜亦无功,败则有罪。”
邓粹在虎踞城里信口开河,但他的猜测是对的,神鬼大单于的确将主力军队全都调往北方,在他的预计中,楚军绝不会继续西进,一听说北方有险,更是会快马加鞭地返回楚地。
邓粹与关颂击败了一支敌军,抢到了所需的粮草,一路西进。
邓粹并不糊涂,他有一个计划,无论如何,自己的这点军队不是敌军主力的对手,所以敌军转北,他就往南偏移,以避其锋芒。
一个月之后,关颂又开始害怕了,翻越一座小山时,他问:“邓将军,咱们究竟要打到哪里?”
“听说神鬼大单于的领土北抵草原,南至大海——我要看看大海。”
邓粹的心没有尽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