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自矫刚过二十岁,出身寒门,没有任何说得过去的背景与靠山,却偏偏恃才傲物,因此人缘不是很好。
他去年高中榜眼,传言都说他本应是状元,因为卷子上的一点笔划错误,与魁首失之交臂,另有一种说法,声称状元早已内定,试官鸡蛋里挑骨头,将康自矫硬生生贬为第二名。
不管怎样,康自矫大名远扬,比状元还受关注。
更让他声名鹊起的是,放榜不久,他就给皇帝写了一份万言书,指点江山、点评朝臣,好像自己就是未来的宰相。
万言书不仅送交给皇帝,康自矫还留了一分副本,供人传抄,欢迎任何人上门辩论。
还真有好事之徒登门,结果全都铩羽而归。
康自矫越发得意,也因此越发没人缘,同一年的进士都已外派当官,至少也能去翰林院、国子监这类的地方暂时栖身,他却一直在吏部待职,迟迟得不到任命。
韩孺子对此人的印象不是特别好,那份万言书他仔细看过,觉得其中太多浮夸之辞,康自矫将万言书四处传播,更是令韩孺子不喜,上一回巡狩时没带康自矫,这一回也是多次犹豫之后,才将其列为顾问。
韩孺子做了一下安排,召见康自矫在内的五名顾问,现场交给他们一项任务,与楼船将军黄普公辩论。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对,随机应变。”
众人告退,韩孺子单独留下康自矫。
这不是朝堂之争,比较随意,韩孺子坐在书桌后,两名太监、两名侍卫站在身后,其他人赐凳,但是所有人都宁愿不坐,既显气势,也是对皇帝的尊重。
“邓将军名门之后,人虽在外,亲友家眷皆在大楚,因此得到信任。”
康自矫终于开口,“不一样,西域处于神鬼大单于与大楚之间,两强相争,西域必然先受其殃,因此愿意向邓将军提供士兵与粮草。南洋诸国远离纷争,如黄将军所言,神鬼大单于甚至有可能不知道海上有这么多小国,诸国完全可以置身事外,为何要向将军提供帮助?”
黄普公也是弃文从武之人,嘴上并不笨,面对康自矫却是力有不逮,脸色微红,声音也低了,“这个……在外打仗,总得先信任将军,如果不相信,我说什么也没用。”
韩孺子对黄普公的了解不是很多,说不上信任还是不信任,但他真心不想将一位大将放走,去进行一场前途难料的远征,邓粹那边迄今没有消息传来,已经让他很担心。
黄普公平安回来才一天,仍未换上甲衣,腰身微微佝偻,怎么看都像是出来公干的奴仆,对面的五人都很年轻,四人进士出身,另一人几年前弃文从武,在军中颇有令名。
“随机应变?”
“船不重要,名号就够了,大楚在南洋的地位颇高,与西域相似,邓将军能组建诸国联军,我也能。”
“听上去,黄将军是要纠集一批海盗,拿着皇帝的圣旨,打着大楚的旗号,在海上四处招摇撞骗,成了,就去西方海上转一圈,不成,就在南洋‘讨生活’,进退两宜,大楚拿这支‘水军’可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事成,将军建千古奇功,事不成,骂名皆归大楚。”
“费时一到两年,可能更久,却只有不到一万将士能够登岸,如果神鬼大单于真有传说中那么厉害,这点人能做什么?”
“黄将军要以利诱之?可是朝廷除了船只与名号,什么也不能给你。”顾问瞥了一眼皇帝,相信的确如此。
“没那么夸张,七八成是有的,如果船只够大,带队者又经验丰富,基本不会出问题。”
“今天先到这里,改日再论。”韩孺子没做决定,但是有些事情需要他马上拿主意,大楚水军正在海上包围海盗,是攻是退,需要皇帝尽快下达命令。
“这可难了,我就是一个人,连房远亲都没有,可那些海盗一般人管不住,非得我亲自跟着才行——要不然朝廷另派一位将军,我担任副将辅佐他,怎么样?”
康自矫毕竟是儒生,注重礼仪,拱手之姿完美无缺,回道:“黄将军在冒险,陛下若派黄将军出征,也是在冒险。”
第三人上前,“这就不对了,将军一开始说是要奇袭,如今又要虚张声势,神鬼大单于岂不是会有准备?没准也会建立水军,以逸待劳,专待将军自投罗网。”
“哦?朕冒什么险?黄将军会背叛,破坏大楚的名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