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奉入宫,既是拜见皇帝,也是辞行,他此次返京原是为了确认圣军师的身份,半路上听说皇帝遇刺,数日后又听说皇帝已经康复,心情也跟着大起大落了一次。

他的权力来自皇帝,没有皇帝他将失去一切,因此必须亲眼看到皇帝安然无恙。

杨奉看上去又瘦了一些,满面风霜,他在云梦泽可不是坐在屋子里安排战斗。

杨奉算不得纯粹的内臣,皇帝在凌云阁见他,微笑道:“朕又涉险,让杨公失望了。”

杨奉仔细打量子皇帝几眼,放下心来,“陛下平安就好。”

“朕还是没能完全掌握皇帝的权力。”韩孺子很高兴见到杨奉,有些话他只能对这名太监说,“十步以外、千里之内,不知还有多少臣子与韩稠的想法一样,只是暂时没敢表露出来。”

韩孺子指了指桌上厚厚一摞奏章,“这是连日来各地诸侯和朝中大臣递上来的,杨公能猜到他们都写了什么吗?”

杨奉想了一下,“首先是恭贺陛下康复,其次是痛斥韩稠的狼子野心,最后……他们大概会说起稳妥的好处:祖宗如此安排自有其道理,后世子孙改动时必须慎之又慎。以此暗示陛下当初将韩稠从洛阳调至京城是错误的。”

“陛下有皇子之后会封王吗?”杨奉问道。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杨奉没吱声,韩孺子轻叹一声,“可朕现在还腾不出手来。”

“好吧,朕会传旨,让你带走栾凯。”

杨奉想了一会,“卓大人剑在匣中,尚未试刃。”

杨奉谢恩,告辞准备要走,韩孺子叫住他,想了想,问道:“杨公还在追查淳于枭?”

“三五代之后,将有一位皇帝如陛下一样,琢磨着如何废除各地诸侯,陛下的子孙也在其中。”

“杨公打算让他再去刺杀栾半雄?”

他从桌上找出一张还没有盖印的旨意,将它撕成碎片,燕朋师不会去云梦泽,将一直留在宿卫军,直到显出真本事的那一天。

“可大楚不能再容忍韩稠这种大臣存在。”韩孺子看向那摞奏章,好像上书者就站在面前,目露坚定,一次刺杀吓不住他,“如果只是剿匪,动用数郡之力即可,韩稠影响不大,如果要对付匈奴人,需倾天下之力,朕不允许再有洛阳这样的法外之地。”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朕知道这个人,他曾经闯进皇宫,惊吓到了皇后,该是死罪。”

“此人自愿去刺杀栾半雄,以赎死罪。”

明白这个道理,韩孺子一下子轻松许多,看向杨奉,说:“申明志对自己的问题解决得不好,朕已经决定允许他致仕还乡,可是该由谁接任呢?”

“做得很好,云梦泽这几个月来返乡为民的强盗,比过去几年加在一起都要多。卓大人不缺治民的经验,但是缺治吏的经验,宰相是百官之首,非得是深谙治吏之术者才可担任。”

“我也不做匣中之剑,自信能够对付得了栾凯。”

“等到天下太平,淳于枭将无处藏身。”韩孺子道。

杨奉点头,“我在路上遇到了,跟他聊了几句,是位能做事的将军,难得陛下能将他找出来。”

“满朝文武,随你调用。”

杨奉躬身,“我希望在天下太平之前就将他绳之以法。”

只有杨奉敢说这样的话,韩孺子并不在意,反而很欣赏,喃喃道:“一个人不能自私到以为别人不自私,连皇帝也不能例外。”

“敌人选用何样的兵器迎战,陛下决定不了,那可能也是一柄神兵利器,两强相争,必有一伤,陛下的宝剑纵然得胜,也可能受损。”

“卓如鹤怎么样?杨公在云梦泽经常见他吗?据说他是先帝欣赏之人。”

杨奉点头,微微眯起眼睛,他做事向来胸有成竹,唯独对淳于枭充满困惑,“我总觉得他就隐藏在身边,我在云梦泽,他也在云梦泽,我回京城,他也回京城……”

杨奉离开不久,金纯忠求见,在皇帝面前对杨奉的手段赞不绝口,“栾凯此前一直胡说八道,杨公一到,他全招了。连丹臣已经在韩府一张床下挖出人头,尚未完全腐烂,崔府的人辨认过,确认就是被杀的侍妾。韩稠再不能说自己对刺杀一无所知了。”

“冯举已被任命为左察御史,按惯例该由他继任宰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