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书舍人调任倦侯府府丞,几乎意味着就此退出朝廷,成为边缘小吏,赵若素所要求的官职之低,令皇帝非常意外。
赵若素解释道:“既在朝中,不言其秘,微臣非得解脱官职之后,方可对陛下开诚布公,府丞虽然也是朝廷官吏,但是隶属于宗正府,半是内臣,半是外臣,不用遵守那么多的规矩。”
韩孺子真不觉得有必要这么麻烦,但他尊重赵若素,笑道:“好吧,只是……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朕会尽快将你调来。”
赵若素拱手道:“中书舍人与侯府府丞皆非显职,无需陛下亲自调动,相关公文甚至不会送到陛下面前,陛下稍待,容微臣自己调整。”
“静候佳音。”韩孺子越发觉得这个赵若素是怪人,但是深藏不露,或许真是自己最为需要的帮手。
赵若素告退,韩孺子将心事转到寻亲上,叫来东海王,让他帮着拟一份函,向宗正府询问吴氏两侯的状况。
“吴氏连外戚都算不上,的确没资格保留爵位,陛下宽宏大量,一直没有过问,吴家人脸皮也真够厚的,这么久了,也不主动请示削爵。”东海王很快写毕,“其实陛下不用这么正式,反而落下口实,不如找个人去向吴家吹吹口风,保证他们主动让位。”
韩孺子摇摇头,追回吴家的爵位是件小事,他是要借此向宰相传达自己的意图,看样子连东海王也不是很懂其中的门道。
金纯忠不愿当匈奴人,宁愿无官无爵,也要跟着皇帝一块回京,因为没在大楚这边立过功劳,所以被安排在倦侯府中,与晁鲸等人一块待命。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韩孺子亲笔写下批复,大意是说如今侯位泛滥,无功者得厚禄,有功者久居于下,令天下英雄寒心,如吴氏二人,附骥之徒,枉称列侯,于国家无半点益处,朕心甚忧,着令有司尽快削夺其位,自今以后,封侯时务必谨慎,不可再犯类似错误。
金纯忠摇头,“吴府离此不远,我是路过时偶然得见,又听街上的人议论纷纷,才知道事情大概。本来这与我无关,可我觉得这样的做法肯定不是陛下的本意,因此觉得陛下有必要知道。”
“稍等。”韩孺子将手中一份策疏看完,这是南越郡的一名武将所写的剿海盗策,条理清晰,颇有独到之处。
韩孺子大吃一惊,随后又感到疑惑,“吴家人怎么会求到你这里?”
韩孺子一愣,“吴修兄弟?”
“你先退下吧,不要对外人提起此事。”
韩孺子终于注意到金纯忠的异常,抬头问道:“有事吗?”
整整十天之后,赵若素那边还是没有动静,一件早就被皇帝遗忘的事情却发生了意外。
韩孺子想了一会,让太监传召蔡兴海。
这天下午,来倦侯府送奏章的是另一位中书舍人,同样的小心谨慎,放下奏章,躬身退出,韩孺子没表露出任何异常。
韩孺子笑道:“既敢‘冒死’,就别怕获罪,快说吧。”
寒冬将至,这两边都没有新进展,东海仍在造船,云梦泽据点才建好一处,杨奉倒是招募到不少江湖人,与泽中群匪发生了几次冲突,但规模太小,杨奉没有在公文中细说,等崔腾送信回来,或许能说得多一些。
“至死?你究竟听说什么了?”韩孺子真有点好奇了。
金纯忠脸色微红,抬头问道:“陛下是要除掉吴家吗?”
金纯忠一般时候没什么事,如果皇帝太忙,他甚至不说话,待一会就走,今天他却一直留下来。
韩孺子对赵若素寄予厚望,至于官职,早晚还能再升上来。
金纯忠上前两步,“微臣冒死陈言,敢请陛下恕罪。”
意外消息是金纯忠带来的。
“自从陛下颁旨夺侯之后,吴家上下都以为要遭灭族,惶惶不可终日,不知何处的衙门,还向吴府派去士兵把守大门,不准吴家人随意出行,说是在等陛下的圣旨。”
宗正府回函倒快,次日上午就送到了勤政殿,宰相申明志特意挑出来呈送给皇帝,一句话也没多说。
可是接下来他连等了几天,赵若素就跟失踪了一样,人影全无,消息也没有,皇帝有权过问一切官吏的调动,但韩孺子忍住了,不想让大臣察觉到他的急迫与重视。
这种事情急不得,至少也要二三十天以后才能得到结果,韩孺子安排妥当之后,又开始专心处理云梦泽与东海的事务。
韩孺子不急着任用此人,金纯忠也不觉得委屈,老老实实地留在府中等待机会,但他每隔几天总能见一次皇帝,算是一种特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