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贺读者“狂煞之刃”成为本书盟主,谢谢支持。)
洛阳地处中央,八方辐凑,商旅云集,是一座金钱堆出来的城市,河南尹好利成性,手下的官吏乃至普通士兵,自然乐于上行下效,连掩饰都不用。
城内数千守军已经“得胜”回营,正兴高采烈地上缴头颅,炫耀彼此手中的战利品,那些贼军是来抢夺财物的,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连带在身上的金银财宝都给丢了。
韩孺子带领本部两千多人来到洛阳军营时,看到就是这样一幕,他甚至找不到负责的将领,只有数名文吏在闷头记录军功,许多士兵就在他们眼前争抢头颅——反正是拣来的功劳,最后一刻在谁手里就算谁的。
城外的战斗颇为激烈,其实因此丧命的人并不多,大多数贼军一看势头不对,立刻就逃走了,这也导致洛阳守军争夺头颅时十分激烈,甚至大打出手。
皇帝身边的楚军个个义愤填膺,却都保持着沉默。
韩孺子下令,让麾下将士在营外排成数行,这样每个人都能看到营中的丑态。
军营里的士兵发现了外面的军队,可是没有将领出面弹压,他们又不认识皇帝,还以为这是来借宿的友军,除了打量几眼,谁也没有特别在意,仍在争闹不休。
东海王在心里叹息一声,绳索没了,身边却多出一张网,看似宽松,实际上更加严密,他已无路可逃,只能也向军营里看去,望着皇帝的旗帜,心想,用不了多久,整个天下都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了。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侍卫拔刀,卫兵横枪,速度丝毫未减,直接回到了营地门口,与外面的同伴汇合。
樊撞山跪下接旨,再无二言。
这才是他们想要的皇帝,即使不能及时论功行赏,也绝不会让他们的功劳被别人抢走。
一刻钟之内让三千多人上马出营,洛阳军还从来没这么迅速过。
东海王没有跟进去,留在营外,感到一阵莫名其妙的放松,好像有一条无形的绳索突然被解开了。
韩孺子向身边的侍卫与卫兵招手,只带一百人冲进军营。
黄将军其实没见过龙旗,但他知道,除了皇帝,没人有资格拥有这么多的金黄色旗帜。
韩孺子抬手,示意樊撞山暂缓动手,然后说道:“洛阳全军有罪,身为主将,你就是死罪。朕乃大楚皇帝,你是大楚的将军,宁听文官之令而不服从圣旨,罪上加罪,不可赦。”
“你是这些士兵的主将?”韩孺子开口问道。
路不长,被抓者却已是气喘吁吁,使劲晃动双臂,扭头看了一眼跟上来的手下,心里有底,大声道:“无耻之徒,偷袭军营,你们的将军是谁?樊撞山,是你吗?咱们到河南尹大人和皇帝面前说理去!”
樊撞山再次得到示意,双手举斧,狠狠地砍下去,斧子早已卷刃,可在他一身蛮力的操纵下,仍如砍瓜切菜一般利索,人头落地,斧头砸在地上,冒出一串火星。
黄将军大叫道:“不是我!是河南尹下令不准出城!”
“是是,卑职忝任河南郡都尉,正要去府里迎接陛下,因为有事耽搁了一会。”黄将军不停磕头,他这个“将军”只是一个尊称,并无实际官衔,都尉就是河南郡最高军事长官,他之所以没去参加酒宴,是在等手下将士奉献财物,对他来说这比什么都重要。
韩孺子的这支军队是临时拼凑而成,一路行来,展现出来的素质参差不齐:南、北两军的将士接连几天急行军,休息颇少,中间还打过一仗,可皇帝不下马,他们也不下马,体力最强;函谷关士兵加入的晚,大部分留在了洛阳,剩下的一些也能跟得上;反倒是三千多名洛阳守军,昨晚忙着抢功,没来得及休息,突然出城急行,都露出明显的疲态,在皇帝面前不敢流露出来。
“陛下饶……”
“郝铭,由你暂领河南郡都尉之职,一刻钟之内,带领全体洛阳军出城,前往敖仓助战,戴罪立功。”
说是一刻钟出城,三千洛阳军在城外又进行一次整顿,天快亮时出发前往敖仓,皇帝率领一千五百余人跟随在后。
等到呼声停歇,韩孺子向营内伏首的众人说:“次将出列。”
樊撞山翻身下马,手持长斧来到皇帝身边,冷冷地说:“陛下就在这儿,黄将军,有理你就说吧。”
营里的士兵这才反应过来,对方是来闹事的,除了少数人还在争抢,大多数士兵都放下手中的东西,拣起刀枪,纷纷围上来,要拦路抢人。
皇帝的旗帜比较多,又都是骑兵,营内的士兵多少有些忌惮,可是早已听说皇帝在府里与河南尹把酒言欢,按照惯例,没四五个时辰结束不了,因此谁也想不到皇帝会亲自驾临,只是让开通道,马上又开始争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