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沛娘后来的夫婿齐元放,他是叔祖父的学生,常常过来拜访叔祖父,她是认得他的。还有一个就是景琛。她好不容易得来了一壶好酒,也想学名士风流,倚在沉香亭栏上饮酒赏,半壶醉春归饮尽,忽而看见了从一旁的小路上路过的两个士子。
还和她一样,有一个双胞姐姐。她小的时候曾经对她们姐妹很好奇,同样是双胞姐妹,她和她姐姐十一娘其实生的很像,可徐家姐妹却不是,性格也是南辕北辙。
几日之后,她就在宫中又一次见到了他。也还是赏牡丹,徐贵太妃做主,将所有在名单上的名门淑女,都请到了宫中去。
她觉得有些奇怪,她和齐元放虽然不相熟,可叔祖父的另一个关门弟子柯明叙她是知道的,最是守礼的谦谦君子。沉香亭里只有她一个人,齐元放应当也不会无故过来寻她的。
最爱李太白的一首清平调,“名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出嫁前一日做梦,她就又梦见了那一日沉香亭里的事情。
就像燕梁大多数的夫妻一样,她和他是在婚后才慢慢熟稔的。
一个的眼睛太活,总是想压别人一头,常常想压别人一头;另一个她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形容,她太安静,就像是古井中无波的水。
她其实都不想做皇后。做皇后有什么好,除了一个封号,一个谥号,史书上寥寥几笔,往往连名字也留不下。
姐姐不愿意去,她想做的是进士娘子,伴着他一路走到高处。周韫没有什么想望,以为自己也不过是去宫里走一遭罢了。
虽然她喝了半壶酒,神智却还是清醒的。拿起团扇遮面,本来以为他们见亭中有人,会很快的走过去,可她放下团扇,那两个人已经站在她面前。
她更是觉得莫名其妙,他甚至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给她。但那时她还以为,这一个名字远没有她剩下的半壶酒,以及开在亭外的牡丹重要。
他生的很俊朗,幸而不是做了太监,她在心里偷偷的想。那一天,他送了她一朵丝绢做的牡丹。她抬起头来的时候,遥遥望见了徐贵太妃的微笑。
她知道这意味着一个开始,他将来会是帝王,身边不会孤零零的只有她一个人。有了她和她的家族还不够,毕竟人脉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权利。
齐元放和她问了好,寒暄了几句,另一个少年却始终都没有开口,只是瞥了一眼她身后的酒壶。又若有似无的看了她一眼,而后就转身和齐元放一起出园了。
她天性疏朗,母亲总是说,她这样的性子,在哪里都是能过的好的。但母亲大约也没有想过,她有朝一日会成为皇家妇。
她和他的性子其实一点都不一样,他很沉稳,她却跳脱,居然也很是和谐。做了几年夫妻,从没有跟彼此红过脸。
但也有能将名字留下的皇后的。“若是要做,便做文献皇后。”
那时候她还以为景琛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士子,没想到他会是皇子,也是她将来的丈夫。她虽然已经在四皇子选妃的名单上,可也根本没想过自己会中选。
他们在牡丹丛中又一次遇见,这一次他穿的,是一件金黄色的蟒袍。能在皇宫中皇子选妃的场合出入的少年,若不是皇子,便只有是太监了。
而徐浔柔身后的定国公府所代表的东西,或许才是这个阶段的其献真正需要的。若是连一直在暗处照顾他,支持了他十数年的徐贵太妃有朝一日都会害怕,那么她呢?
得到那朵牡丹宫之后,她回想了许多次,虽然没有告诉她他是谁,可与他道别的时候,她似乎也瞧见了他微微发红的耳朵。
他做了皇帝,也就意味着他会拥有更多的东西。说更多还不恰当,是实在太多了。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可是她没有想到,是答应了嫁到王府里来的徐浔柔先为他们的情意让出了一条路。她早就已经识得她了,毕竟徐浔柔也是住在熙和园里的小娘子。
这是他的选择,也是她身后的家族和燕梁众多不忍见忠魂蒙冤的家族的选择,她一直都支持着他,看着他一步步走的更高。
隋文帝也是千古一帝。开创科举制,制定《开皇律》。政治开明廉洁,文化繁荣包容。隋文帝治下的隋朝是光辉灿烂的,未来他们的燕梁果然也如是。
除了王府中原本有的姬妾,他一生都没有再纳别的妃子。后宫里也没有别的女子曾有他的孩子,她不会去问他。
凤藻宫成了他们,还有孩子们新的家,每年春夏,都会开满了牡丹。入宫应选那一日她没有好好看看宫中的牡丹,心中只有他送给她的那一朵宫。
后来她有很长的时间,每一年都与他相伴,在凤藻宫中依栏赏,共饮醉春归。或许宫中的牡丹在曾祖父眼中不如府中的,但在她心中,是世间最好的。
明天是齐家的媳妇们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