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给是人情,不给是本分
徐文章原计划告假两天陪父母,反正他所在的衙房告假章程简单,别人告假耍了,他也可以。
然而徐和顺劝他做人做事要踏实,言说他们一时半会儿不会走,有很多时间相处,不必因为丁点事就耽搁差事。
且不论当差忙不忙,他拿了衙门的薪俸就不该偷懒,至少没有必要告假的事便应当去点卯。
徐家二老还叮嘱他不能因为自家弟弟厉害而得意忘形,他应该对自己更严苛,那样才不辜负三郎的好意,告诫他万万不可学二郎那个混子。
徐文章只得应承下来,明天该干什么干什么。
罗氏一行人置办完物什,吩咐随从先拉回徐府装车等候,他们则去往海城书院看徐大宝几个孩子。
孩子们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回来,几个小家伙贪玩,立马没心思回去听课,央求替他们几个请假回家。
毫无疑问,他们被长辈教训了一顿,耷拉着头灰溜溜的回去读书。
徐文章嗯了声,没说他的思考,罗氏睨他两眼,没好气的道:“我一说吧,你就嗯,要么就晓得,你要考虑怎么做才行,不要答应得快。”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是,二弟确实让人闹心得很。”
我这些话跟你媳妇说不上,她是巴不得天天能从别家拿好处的那种人,所以你要教导媳妇和孩子们。”
“行嘛,到时候跟荷他们一起说。”
“颜颜在京城办了书院,大郎愿意让大宝二宝跟我们去京城不?”
几个孙子贪玩,在场的徐文章又被数落一顿,老两口拿徐文宣来做榜样,怪徐文章没用心教孩子。
罗氏有担忧也有坚持,大郎姊妹几人没吃多少墨水,现在可能只认得几个字,脸连写都成问题,他们教导孩子方式不对就交给更厉害的先生管教。
今天就我们爷娘儿三个在,我跟你说句心里话,原本二郎借的那笔钱,我本不该如数补给你家,那样做就是想你们过得好点。
罗氏今日见到几个孙子之后动摇了她打算接他们去京城的想法,担心教不好他们。
罗氏扫了眼,继续说:“眼目前三郎念着你的好,颜对你们也大方,单凭他们过年过节送点礼就够你们一家人过好日子,肯定不愁过活。
其实她心里跟明镜似的,贴补的全是自己的儿女,对外舍不得多。
那时他们徐家除了有个读书人以外,只剩下外强中干的空壳子,也不能太挑剔,要不然家里给不起聘礼。
梅氏刚嫁进徐家那几年虽然有点小毛病,可她人是真的勤快,等到二郎媳妇进门就慢慢变懒了,两妯娌相处,梅氏脑壳不灵光是会吃亏。
“这事儿不急,颜不是说过要孩子们乐意大人也舍得才接走,怎么着也让大郎先回去跟大媳妇商量了再说。”
农家娶媳妇要求不多,品性不差,能干家务活,听话孝顺就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