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听了觉得好笑,余光悄悄打量老人家,对方也眯着眼睛偷偷瞄她。她说着笑了,罗氏哈哈大笑:“你这孩子,我们要啥派头,村里谁人不知咱家是沾你的光。”
反正要建书院,孩子们来了也可以安排,至于其他孩子,爹娘看着办,只要你们不嫌麻烦就带来,府里不缺他们一双筷子。”
“要的,要的。”颜抿笑,她怎会不了解老人家的心思,自然会捧着,“你们有派头,相公才有面子。”
此事最好听从孩子和大人真实的想法,真心愿意就来,觉得勉强就没必要来,师傅的书院也教出了状元和榜眼以及大小官员,在老家也有书可读。
徐文宣也道:“爹娘思虑周全,儿子不反对,到时候我们把车马和随行人员安排好便是。”
我担心孩子想念大人,大哥和姐姐们也舍不得让孩子们,骨肉分离是非常痛苦的事。”
前儿个三郎不是说得很清楚么,她怎么又想那些事。
要是听不出婆母的言外之意,只能说她在装,但颜没有接茬儿。
听颜这样说,罗氏眼珠一动,计上心头,感慨道:“大宝兄弟两个托你的福能读上书,可惜那两个家伙跟你大哥小时候一样脑壳笨,书读得不好,要不然我们老徐家养出几个秀才该多好。
罗氏见儿子儿媳都不反对,笑眯眯的道:“是了嘛,那些都安排好了,我和你爹轻松得很。
罗氏的嘴角抖得特别厉害,扫过去的眼神似乎要吃人,徐父瞬间明白她的用意,只得叹气。
“多好的机会,他们肯定要来,到时候我和老头子专心盯着他们,肯定不让那几个家伙闯祸,不用你和三郎操心。”
那天我出去逛街,听说书的讲一门三进士,好厉害的呢,咱家可能只有三郎能成气候,其他人指望不上。”
颜乐呵呵的说:“操心倒不打紧,小孩子总不会翻了天,可我要提醒爹娘的是你们不要决定哪个孩子来与不来。
那什么月儿的小丫鬟董瑶过得日子跟小姐差不多,比老家的孙子外孙们好得多。
颜看了半天戏才开口,“爹娘回去可以问问大宝的意思,如果他愿意离开父母来京城和曦月一起读书,保证来了不哭闹就带他来。
顺着颜的话尾巴,徐文宣接着说:“大哥要照顾二哥,让大嫂陪着大宝来又会使得大哥大嫂分隔两地,委实有不妥之处。
我先前就说等孩子们稍微年长些,能照顾好自己再来,要不然小家伙来了又闹,着实叫人不放心,爹娘回去要仔细斟酌。”
“知道啦。”罗氏软绵绵的答应,不满的扫向徐文宣,“我心里有数,肯定不会瞎指挥。
咱们府上也不可能养一帮亲戚,你们乐意,我还不乐意呢,你说话没有颜颜的好听,还是个不会转弯的死脑筋,愁死人了。”
她又不是傻子,就算心里希望孙子们能有出息,那也不会要求人家做不愿意的事。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