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宣二人于红泽一起向皇上施礼告退,明武帝眼皮都没抬一下,“你们三人留下。”他们哪敢说心里话,从今天商议的情况看,他们来的确没什么用,该说的上次都说得差不多了,只偶尔表达一下想法。
有的人则是单纯的不想错过去忘忧酒馆萧飒的机会,去那儿喝酒贵着呢,有钱不一定有位置,大多数时候都需要提前预定,实在难等。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与徐文宣二人同衙房的细作不算多,但他们心里的想法大同小异,都想借此机会获取大消息而立功上升。
明武帝嘴角微微抽动,你怕鬼么,还要叫上儿子一起?
虽说徐文宣和黄康友的口风紧,并不意味着撬不开嘴,也也只能接近他们,别的大官无法靠近。
两人以前琢磨过,认为只要明武帝采用计策,他们会立大功,封赏自然少不了,还想着皇上嘉奖升官品,他们要婉拒,表示德不配位,要熬够资历得到名副其实的位置。
三人心下欢喜,面上却一派从容,谦虚的表示计谋未见效果,不敢领功。
毕竟是面过圣的人,每年吏部考校也会给点情面,方方面面到位了,上边有空缺,被提上去的就可能是自己而非别人。
明武帝夸他们有悟性,随口考校起来,看看他们刚才是否真的用心在听。
有徐文宣做东就不一样了,好位置,好酒好菜还不用一文钱,往后可以跟别人显摆去忘忧酒馆喝过酒,还见到了惠宁郡主,她还接待了,说出去多有面子。
红泽规规矩矩的问:“皇上有何吩咐?”
红泽会说话,立即表示他们聆听教诲,受益匪浅,另外两人一齐附和,大致意思都差不多。
御书房内除了明武帝、太子和襄王外还有三位文武大臣,徐文宣、黄康友以及红泽三位年轻人几乎成了背景。
要知道在皇上眼前露一面比埋头苦干有用得多,加上有人美言几句,那就可以平步青云。
太子告退时,朝着红泽勾手,“走啊!”
明武帝与大臣敲定计划,吩咐太子带领襄王大臣拟定方略呈上来,并命他们即刻去办。
不仅如此,徐文宣二人被召见,很多人会好奇,那些个打听的话就不用自己亲口询问,还能与惠宁郡主结识。
至于计策是否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这不需要你们负责,朕一向奖罚分明,小三子的功先记着,你二人擢升至修撰。”
红泽小声提醒,“谢恩呐。”
却没想到只擢升半级,徐文宣相当于官复原职,心里的落差很大,傻眼儿了。
徐文宣在想要不要提一下柳明轩的事,按照眼下的情况,他觉得有点悬。
然后又听明武帝说:“你们还年轻,擢升太快并不是一件好事,以后尽心竭力办事,朕心里有数。”
“微臣遵旨。”
徐文宣不便开口直接替柳明轩邀功,只得求助红泽,后者会意,点点头,“你们先退下吧。”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