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啊,咱家每年就只有地里那点进项,只供得起一个读书人,眼下是有点余钱,但家里供两个人到头来谁也上不去,半桶水没用。青云已经读了几年,等他出息了提拔兄弟是一样的嘛,你非要闹得谁都出不了头才高兴呀?”
树兵更是愤怒的道:“女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我们都孝敬娘才一直让你掌家管钱,你一碗水端不平就别怪做儿子的不孝。
缺口一打开,家说分就分,各房都想争抢产出高的肥土,私下是分不好的,所以只得等第二天去请杨里正来公断。
三年后青云十五岁,应该能考过童生试,再不济也能考过县试,他读书有了成效,到时候真的找娘家人帮扶一下就能挺过去,少了二房的人照样能过下去。
他们看出来周氏偏向青云,因而一直不表态,连朱氏那笔钱的来历也不追问一句,想着合家过肯定还是白给三房出力。
尽管朱氏讨厌周氏和朵儿,但有老娘在一起,土地、山林就会多分一份,而且其他两房人还得交一份养老的钱或粮食。
只不过孟氏走到半道上听说家在闹分家,而且请了里正又见到一群人在家地里走来走去的丈量,这种情况下她只好先回家了。
已经闹开了,刘氏不想再等,她和树兵逼着周氏马上回复到底要不要出钱让他们儿子去读书。
“我也是猜的,还是不说的好,以免人家又喊冤,等冯家传来消息就知道了,若是非常想知道就盘问娘,我累了得回屋休息。”
村里没有专门的媒婆,媒人大多是村里的有儿有女的妇人,一般情况下,男方会请与女方关系好的妇人去说媒。
颜背着手走了,周氏责问朱氏无果,刘氏再次把话绕到钱上来,朱氏始终把那笔银子往娘家人头上安,还赌咒发誓的找人对质。
前两天好不容易把二房两口子安抚好,如今朱氏咬死银子是她娘家给的,刘氏二人岂肯依她编造。
朱氏仔细估算过,老婆子掌管钱肯定会私藏一份,那十多两加分到的钱差不多够儿子三年的束脩,分家后把大房拉过来一起,自己从张媒婆那里赚点钱,三年间还能存点钱。
刘氏和树兵怎么可能由着她发挥,如果那笔银子成了朱家给的,那便跟他们没有关系,争着吵着又差点打起来。
只不过杨里正也爱惜自己的羽翼,台面上的事不会做得太过火,加之颜在后边指点张氏,总的来说,张氏两口子也没吃大亏。
现成的厨房归养老娘的三房,因为刚分家出来,大房和二房只分到些碗筷,还没筑灶台,也没有锅子,所以中午还是一起煮饭吃。
下午,张氏两个女儿女婿都提着小块腊肉和粮食回来,张家人也聚到家,帮大房改造厨房、新筑灶台,大女婿李勇则去县里买锅子、盐之类的东西,搞得热火朝天的。
反观二房冷清得多,刘氏娘家兄弟少还没在家,女儿远嫁靠不到,锅之类的拜托侄女婿帮忙买,只有树兵两口子在家筑灶台。
相较而言,朱氏两口子轻松多,很快就收拾好了,树林去大房帮忙,朱氏则去割猪草,她还没走到萝卜地就听到有人喊。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