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的医术,在当世是少有人能及的。白老也是为了能尽心传授孙子才来到这里。听凤丫头的话,心下虽然怀疑,可没有比这更好的解释了。鬼神之说他是不信的。凤如接着说:“白老先生若是能出世,是功在社稷,业惠子孙的”。凤如态度认真得很:“我家小弟今年十二岁了,想多学些东西,因此我想给他多买几本书看,不知什么书有用。挺贵的,用不着的不是浪费了,所以想请白老给指点一二。”白老先生思考了一下,柳家的状况他是知道的,柳林的两个儿子都是一表人才,从小学习认字,相对于其他村民来讲是饱读诗书的,不知为什么,柳家没有让孩子入学赶考的打算。

凤如答应,一年之内建成二十亩地百草药谷(不包括住宅),当然里面的种植还得是白老先生亲自来的。凤如是不懂半点的。

凤如点点头,“那白老的孙子都看什么书?”很自然的把话题过渡到白家孙子身上。

凤如不知的是,在她走了之后,白家祖孙和老仆进行了非常严肃的谈话。话题就是凤如的建议。白老先生的老仆举双手赞成,说老爷终于是开窍了,想开了。白小神医也不答话,只是说很好,就是钱太多,让爷爷破费了。言语中也是赞成的。

凤如一早来到白家门前。要趁人家还没出诊或是还没去采药时来。不然一天都摸不着人。凤如被让进屋里,明显不上次要热情一些。凤如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两次相距半个多月。这半个多月的变化相信白神医是看在眼里的。

祖孙三人紧接着商量了一下,收徒的事。古人收徒是很有讲究的。

凤如说的确实没错,于是,站起身来,双手一抱:“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日我算是见识了什么事巾帼不让须眉。凤丫头见笑了。还请凤丫头不吝赐教。”好!这算是同意了凤如的观点了。真是不容易呀!

白神医听到后面的话,眼里露出鄙夷的神情,不屑一顾。

装作沉思了一下,说道:“我在弥留之时去了一处仙境。那里都是自己种药的。有专门种药的药童。特别是人参等名贵少有的要更应多多培植,那谷主点化与我,说:‘你处就有一位神医,你若能助他建成百药谷,我便送你回去’。”这本事无稽之谈,不知白老先生信不信。

上次,凤如和老先生谈到小神医将来的发展。一个人才要如何培养等问题。

人说醍醐灌顶就在一念之间。凤如想来这句话正适合白老先生,他之前专研于医学,没有时间考虑这些事情,性格清高更不屑于世人所给的虚名。想想自身的半世遭遇,古人的建功立业四个字看来自己是曲解了,并不完全是功利的。

最后凤如说:“距离药谷五里之内,青州城边上开一家医馆,医馆旁设有自家的药铺可好?”白老先生同意了。

凤如观察着白神医说:“我是答应了他,才有的今天。别人不知,白老还不知当日的情形?”话说得白神医一惊。当时自己怎么诊脉怎么是没救的。忽然就有了声息,活过来不说,还活蹦乱跳的。祖孙两个探讨了好久,不明所以。

临走时,凤如还给白老一个建议,在附近几个村子收几个学徒,先让他们报名观察一阵子,挑资质好的留下,这两年先让他们熟悉一下草药,将来好帮助打理百草谷和药铺。白老先生点头,说会好好考虑考虑的。

白老先生拿出一千两的银票。说是定金,搬进百草谷再付五百两银子,药铺开业后仍再付五百两。这远远超出凤如的计划。但凤如知道这可能是白老先生倾囊而出了。特别慎重的接过,并说:“白老先生放心,凤如定会言出必行,不负老先生信任的。”话是说得无比的沉重,心情却十分的轻松。

既然有了相同的目标,接下来就好办了。

一般情况下家里把孩子送去当学徒就是一辈子的事,要尽心尽力给师傅干活侍奉师父。大夫一般都是祖传的,轻易是不收徒的。是真正的手艺,一般情况下没个十年八年是出不了徒的。所以尽量挑年纪小的,从小学,记忆好,很多药理是必须背诵的,好栽培,听话省力。

老仆却建议收几个年纪大一点的,最好纯农家子弟,会种地的。要是真要种药的话,得选几个能干农活的小伙子,专门在药地侍弄草药。算是亦工亦徒吧。白老先生点点头,看来真得从长计议,好好规划规划了。

第二天一早,白神医家门口聚满了人,都在看门前贴的一张红纸。上面写道:白先生广收门徒,如有意者,请在三日后来此处报名,选中着待遇优厚。年龄十岁到二十之间,男性。望众乡亲临村之间互相转告,谢谢。

柳家庄又有热闹了。

凤如知道后笑了笑没有作声,意料之中的么!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