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天圣帝如逝去,继任的秦君,还会否为陛下复仇,与太学主为敌?天圣帝冷声笑着:“朕已时日无多,可能都撑不到太学主回归之时。而整个秦境之内,最使太学主心忌痛恨者,那时也唯有朕的武安王一人——”

米朝天略略思忖,随后又躬身一礼:“其实奴婢以为,大宗正之言,确实有其道理。如今之大秦,也就只有武安王殿下,有能力继承圣上之志。既是如此,又何妨使武安王殿下,入继皇嗣,承接大宝?如此亦可免日后骨肉相残之惨剧。武安王殿下继位,名义虽不正,可我大秦,却定无内乱之忧!”

天圣帝的语音一顿:“米大伴你是如何看的?“

米朝天听出天圣帝的喜意,也深知今日这位陛下心思,当下亦俯身恭贺:“臣贺陛下,此战之后,武安王府根基已稳,至少秦境之内,再难有人撼动。”

二皇子嬴天佑与四皇子嬴仇万会怎样,他不得而知。可如五皇子嬴瑾瑜,六皇子嬴天策这几位,只怕都恨不得那太学主,将武安王府上下尽数屠尽了才好,又岂会出手相助?

不过此事虽是非关朝政,无需走政事堂。可‘郡主’封号,却是属于外命妇,仍在礼部与吏部的管辖之下。故而此事仍需外朝允准,而王安石等朝臣,必定是要全力阻拦的。

可米朝天却已没了劝阻之意,心想乱就乱吧,自有那位武安王去劳心。

他语中满含自嘲,而说到此处时,更是隐含无奈:“说句不好听的,朕如离世,膝下诸皇子只怕无人还记得朕与太学主的血仇。甚至大秦的皇统承继,也要再被他们鲁儒一脉操纵。而朕所能仰赖,能承朕之遗志者,又有何人?”

可如此一来,这数月来本就乱象频生的朝中,多半是要再兴波澜。

米朝天也对武安王府日渐强大的实力,颇为心忧,此刻竟默然无语。

“大胆!”

天圣帝目光悠然,看着殿门前方的一片空旷:“大伴你说朕,又该如何做?”

米朝天微微蹙眉,不解天圣帝所言何意。这位所指之物,难道是和氏璧?可这有什么妨碍?

“大致是如此,可你有一点,却说错了。朕恐日后我大秦需应对太学主报复的,就只有冲儿他一人而已。”

他昔年学武修道时,曾经在宫中的文渊阁,见过一本两千五百年前传下的野史。说是那位秦始帝,其实并未真正死去。这位霸绝天下的帝王,一直以神魄藏于某件器物之内,等待复活之机?

当年他不以为意,可现下想来,却觉骇然,难道这是真的不成?

——时隔两千七百年后再次复活,听起来是夸张。可在一劫前,与皇天位比拟的金仙,本就是不死不灭,与天同寿。这些人的元神印记长留此世,永无磨灭之时,在祖龙之争到来之年复生,似也不是什么令人惊讶之事。

摇了摇头,米朝天压下了这杂念。随后又踏前一步,行到了天圣帝的前方。只见那不远处,他的徒弟童贯,此时正手持着一张奏章,匆匆奔来。

“到底何事?在宫中奔跑,成何体统?”

童贯先是匆匆向天圣帝一拜,随后又取出了数十封奏折,捧在手中:“此为通政司今日转交司礼监的奏章,左都御史嬴放鹤,右副都御史嬴长安,连同左右都察院三十七位御史,弹劾长生道袭杀朝臣,祸乱法纪,不敬朝廷,以及其门下弟子夺人田产,***女,欺压百姓等种种不法事。说是长生道,已不配领我大秦国俸,请陛下降旨,夺其国教资格!并搜拿长生道祭酒等十三人,入京听审待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