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踢轿门,无非是给新娘子下马威,以示新郎的威严,婚后新娘要以夫为天,百依百顺。
“嗯。”三宝重重点头,随即从轿里退出来,猛地关上了轿门,背对着喜轿,肩膀微微耸动着。早前元和帝趁皇子皇孙选妃之际给景珩选妻,有好些人家巴巴的把自家女儿的画像递到宫里,希望能被选中,谁知这些世家贵女没有一个能入他的眼。
几人不由自主的站起来,就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阵爆竹声,显然新娘子已经到大门口了。
被不想张扬的秦家人压缩到一百抬的嫁妆,也被侍卫们一一抬了出来,排成了一条见头不见尾的红色长龙,有的杠子都被压弯了。
“没什么,就是有点晕,走两步就好了。”秦笑笑朝着他笑了笑,意识到他看不见,尽量让自己站稳了,等双脚恢复力气。
秦笑笑愣住了,反应过来后下意识的去看爹娘的脸色。只是盖头挡住了她的视线,什么都看不到。
“怎么了?”景珩第一时间察觉到不对,上前一步握住她冰凉的手,将她扶下喜轿,让她半靠在自己身上。
在场的人谁都不是傻子,尽管觉得新娘子出身过于寒微,但是她得护国公主的喜爱是事实,更何况还得到了圣上和太后娘娘亲赐的陪嫁,仅凭这两点就无人敢瞧不起她。
正要上马的景珩看到这一幕,脚步一顿走到他面前说道:“笑笑最担心的就是你,你不开心,她也不会开心。”
三宝连忙收敛起情绪,同大哥二哥一起翻身上马紧紧地跟在喜轿后面,护送堂姐入护国公主府。
知晓秦笑笑身世的人看着这一幕,也是感慨不已。
护国公主颔首:“开始吧。”
其他人对视一眼,纷纷笑道:“谁知道呢,日后总有机会见到,到时候就知道了。”
“结两姓之好,光有门第还不够罢?这品貌才情也不可缺一,即便这秦氏是秦大人的千金,容貌随了秦大人,只她自幼在乡野间长大,能有什么才情?怕是大字都不识一个。”
殿内乌压压的坐满了观礼的人,有些官职地位不够高,连椅子都没得坐,只能规规矩矩的站在后面。
元和帝却说道:“母后,不急这片刻,先让小佟子宣个旨。”
看着喜轿越走越远,直到再也看不见了,秦家人的心也变得空落落。他们记住了秦笑笑的叮嘱,到底没有哭出来。
还跪在殿里的宾客们目睹这一幕,暗暗感叹元和帝对护国公主荣宠不衰,竟然在百忙之中到这里观礼。随即愈发想要跟护国公主府结交,万一日后遇到什么事,也多个求助的门路。
这副火急火燎的样子,让护国公主人忍俊不禁,连声应下来。
临近黄昏,护国公主府里宾客满座,喧闹之声不绝于耳。
这是她长这么大第一次坐轿子,尽管轿夫们抬的很稳当,也还是免不了摇晃,更何况还是坐了整整一个白天。
眼下突然被秦笑笑顶去了护国公主儿媳妇的头衔,这不是间接踩在了世家贵女的头上么?这些人哪会甘心。
这话一出,之前嘲笑秦笑笑大字不识一个的贵妇脸色就有点不好看了,强行挽尊道:“估摸着学的不怎么样,怕丢人现眼才不在人前显露罢。”
同为父亲,这一刻,他太理解秦淮的心情了。要不是这个人,他又怎会有笑笑这个女儿。
“让开。”景珩推开聒噪的媒人,抬手轻轻地在轿门上叩了三下:“笑笑,到了。”
放下这句话,他也不管三宝怎么想,在媒人的催促下,利落的翻身上马,绣着锦鲤和猫的下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景珩不放心她一个人走,便左手拿着牵红,右手扶着她的胳膊,带着她一步步走上台阶,没有在意那些异样的眼神。
距离上次办喜宴,还是二十年前景珩满月之时。自此之后的二十年间,护国公主府再无喜事,这让许多欲与护国公主结交的人家都摸不到门。
就在这时,不知谁人高声喊道:“回来了,回来了,新娘子接回来了!”
哪里都少不了爱看热闹的人,伴随着爆竹声和奏乐声,大门外已经聚集了不少宾客。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嫁妆,饶是他们见多了这样的场面,也还是被这样的大手笔震到了。
景珩颔首:“我会的。”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景珩又好气又好笑,最终化作一丝无奈,隐没在唇角。
话音未落,秦笑笑就在景珩的提醒下跪下来,朝着他恭敬的磕了三个头。她还是喊不出这声“爹”,但是心里已经把他当作一个可敬的长辈了。
伴随一声高亢的“起轿”,八抬大轿应声而起,在一阵阵热闹的爆竹声中,朝着村外而去。
“不知道这秦氏到底有何过人之处,能让公主殿下和景公子舍弃满京城的贵女,甘愿迎娶一个农家出身的丫头,而且这阵仗比去年十六皇子娶皇子妃还大。”
这一次好不容易等到护国公主大宴宾客的机会,各家各府又岂能错过。因此大早上的,他们就纷纷携厚礼登门道贺。
秦山和林秋娘看着这一幕,不由得相视一笑。尤其是秦山,对景珩这个女婿已经有了极大的改观。只要他待自己的闺女好,他这个岳父也会把他当儿子疼。
“三宝,不要担心我,我会好好的。”秦笑笑摸了摸三宝的头,心头像是压着什么。
“笑笑,去吧,这是应该的。”秦山意外的同意了秦老爷子的提议,握了握闺女的手腕,示意她往右转。
护国公主独坐主位,看着迎面走来的儿子儿媳,原本显得淡漠的脸上露出一抹温柔的笑意,毫无保留的表达出对这桩婚事的满意。
在诸多喜事中,大婚的仪式最多,光新娘子进门到正式拜堂前,就有十几个仪式要做。
景珩已经猜到这是册封侯爵的圣旨,便带着秦笑笑跪下来:“臣接旨。”
果不其然,这是元和帝加封护国公主府的圣旨,册封景珩为二等南溟侯,赏金千两,银万两,特赐侯府一座。
溟,海也;南溟,南海也,这是通往海外的主要通道。
元和帝以南溟作为景珩的封号,可见对海贸一事抱有极大的期望,同时也对景珩给予了厚望。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