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在秦山唠唠叨叨的教育秦笑笑之际,一大一小两辆马车缓缓地驶入青山村,最终停在了秦家的院门口。
门口唠嗑的村民们好奇的盯着马车,猜测这又是秦家的哪个富贵亲戚,就看到一身常服的秦河打开车门走下马车,随即从里面扶下两位年迈的老太太。
一个是秦老夫人,一个是刘妈妈。
后面的马车载的是两个丫鬟,车停稳后她们也赶紧下来了,上前搀扶着秦老夫人。
门口的两个守卫显然认识秦淮,看清他的面容后愣了一下,一人匆匆走了进去,向堂屋里的人禀报。
“这里就是笑笑长大的地方啊!”秦老夫人眯眼打量眼前这个狭小但干净的农家小院,心里生出了无限感慨,有对孙女的心疼,也有对秦家人的感激。
“笑笑在这里过的很好,娘无需介怀。”秦淮安慰着老太太,这是亲生女儿流落在外十几年,让他唯一感到欣慰的事了。
“走吧,咱们进去。”秦老夫人笑了笑,面上的难过不见了踪影,在秦淮和刘妈妈的搀扶下往院子里走去。
看着他们的背影,村民们面面相觑,怀疑来者不善,忍不住为秦家担忧: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今日人多,就分了男女两桌。
“这……这事儿得问问族长吧,咱们族里出个贵人不容易,划掉了可就不算是咱们族里的人了,那多可惜啊……”
秦老夫人拉着她的手慈爱的说道,半句不提她为何没有早说自己要定亲的事,语气里的遗憾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秦笑笑扶着秦老夫人来到了自己幼时住的小屋子,指着西墙处的一张小床,脸上满是怀念:“那时还没有分家,我、雪丫姐还有三宝住这里,三宝胆子小跟我睡这张床,每天我们俩躲在被窝里偷偷给对方讲故事,有时候声音大了吵醒了雪丫姐,雪丫姐就朝我们俩一顿臭骂……”
记得有一回,胖乎乎送来了一只罕见的猎物,其肉质非常鲜美。当时一家人配着桃酒吃吃喝喝好不惬意,她一时没控制住量多喝了半碗。
议论了一会儿,就有人歪题了:“话说回来,笑笑刚被五叔家捡回来的那会儿,不是上了咱们秦氏的族谱么?这下她要外嫁了,这族谱上的名字是不是得划掉了?”
秦笑笑傻眼了,假意抹了抹眼角,蔫头巴脑的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一副被伤心透的模样。
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了一番,大多数人希望族谱上能够保留秦笑笑的名字,这样跟外人吹起牛来,也能理直气壮的说圣上的外甥媳妇儿,是他们的堂侄女!
公主府的护卫和秦府的刘妈妈以及两个丫鬟的饭菜也没有漏掉,在隔壁二房另摆了一桌,这样吃起来大家都自在。
看得出她没有争夺孙女的意思,苗老太不似之前那样紧张了,也跟着笑起来:“这丫头都让我们惯坏了,把自个儿当孩子宠呢!”
“这你就不懂了,他官做的再大,能大过公主?笑笑嫁进公主府,那就是圣上的外甥媳妇,是半个皇家人儿呢!啧啧,换作我有个这么出息的女儿,给十个儿子都不换!”
这顿饭宾主尽欢,秦老夫人打发两个丫鬟到灶屋刷锅洗碗,希望秦笑笑带她到处转转。
“这丫头还会做饭呐,这色泽瞧着就漂亮,味道定然不差。”护国公主明白林秋娘的用意,尚未品尝就很给面子的夸了秦笑笑一番。
男人那一桌少不得要喝酒,桌上就多了好几道下酒菜。
这下秦笑笑是真的脸红了,抱着苗老太胳膊求救:“奶奶,您最疼我了,我娘这样埋汰我,您得管管。”
“在您们这些长辈眼里,我确实还是个孩子嘛!”秦笑笑暗暗松了口气,第一次在秦老夫人面前撒起娇来。
谁让景珩和秦淮都是第一次品尝秦笑笑的厨艺呢。
林秋娘等人听了,脸上溢满了喜色,连忙招呼护国公主用鲜香四溢的菌菇鸡。
“这两道菜是笑笑做的,不知道合不合殿下和老夫人的口味。”林秋娘将秦笑笑做的菌菇鸡和水晶糯米圆子摆到护国公主和秦老夫人面前,让她们尝尝秦笑笑的手艺。
秦老夫人看着破旧的小床,脑海里浮现出她描绘的画面来,竟也不觉得孙女的日子过的艰辛:“之前就听你频繁提起三宝,想来你们姐弟感情极好。”
秦老夫人连连点头:“好,好,有兄弟好。”
苗老太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拍了拍她的手背,“不留情面”的补了一刀:“你娘说的没错,奶奶可不能不讲道理。”
秦笑笑发现秦老夫人没有动筷,只是神色复杂的看着自己,一时不明其意,便说道:“秦奶奶,这糯米不好克化,您用的时候不要把糯米吃下去了。”
护国公主只当她谦虚,同秦老夫人谦让了一番,就夹了一个水晶糯米圆子细细的品尝起来。
唯独礼部侍郎觉得这两道菜味道很一般,见他们俩一个比一个吃的多,还以为自己的味觉出了毛病。
结果刚走到后院,就看到她抓住咩咩的两只大角一边哭一边控诉林秋娘,却是把咩咩当作了秦山。闹了半天才知道,她以为爹娘吵架了,娘把爹赶到牲畜棚里睡了。
女桌这边,大家喝的是邵氏的桃酒。这酒入口绵软,酒劲不如乌酒足,会喝酒的女人喝上几碗都不一定会醉。像秦笑笑这样的就不行了,林秋娘只许她喝半碗。这半碗桃酒,就是她的底线,再多了就人畜不分,抱着咩咩喊爹的可能性极大。
之前秦笑笑去秦府探望她,她就提出过要到青山村看看的事。这一次秦笑笑自然不会拒绝,同其他人说了一声,就扶着秦老夫人来到了老宅。
这一点在大户人家,亦是非常难得的。
说罢,她夹了一个丸子放到自己碗里,将外面包裹的一层糯米拨了下去,一小口一小口细细的品尝孙女的厨艺,觉得这是她吃过的最好吃的肉圆子。
幼时的记忆随着时光飞逝散去了大半,留下来的一星半点就成一辈子的追忆,想忘都不可能忘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