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县,胜利钢铁厂,铁牛和铁锤两个人正在研究一张图纸,这张图纸上面画着一根圆圆滚滚的钢柱子,里面还掏空的,旁边是一封信,周毅说要制造一根这样的管子给他送过去。
“爹,这件事情你怎么看?”铁牛问道。
铁锤沉吟了一会儿,说:“我坐着看。”
笑了一会儿,他说道:“不知道那娃儿是什么意思,不过他让做就做,哦对了,现在应该叫他知府大人咯,做做做,哪那么多废话。”
铁牛微微点头,然后就开始研究起来周毅对这根管子的要求,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炮筒,只是不点破罢了。
与此同时,真定府,胜利钢铁厂,也接到了一大堆的图纸,这些图纸全部都是拆分下来的零件,同时还有一块样板,就是铁牛他们送来的那一块,周毅下了严令,一定要达到这块钢板的标准才能开始铸造。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周毅在这里绝对是至高无上的权威,他说怎么做绝对没有人敢说二话。
而对于周毅来说,之所以布下这么大的局就是为了自己在能够用得到他们的时候就随时拿过来用,这是毫无疑问的,没有哪个正常人会去养一只不捉老鼠的猫。
周毅每天处理完衙门里面的事情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前往工业区去,和阿大阿小两个人一起讨论,视察他们的进展,还别说虽然周毅不会深层次的东西,但是很多超越时代的话还是给了两人很多启发。
元丰初为太学生。元丰六年以献《汴都赋》受到神宗赏识,命为太学正。后任庐州教授、深水县令。绍圣间,历国子主簿,校书郎。徽宗朝提举大晟府,专事谱制乐曲。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周毅之前想着本来还为大炮安装了轮子,这样就可以很方便地移动作战,提高了机动性。但是却被阿大阿小给阻止了,他说炮弹的射程越远,后坐力就会越强,如果是用轮子做底座的话,每发一次大炮就会往后面退一次,十分不容易找准心。于是周毅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改成用特别制作的马车来运输这些大家伙。
周毅心潮澎湃,于是不管是不是天色已晚,他将这些零件又重新拆下来,然后分别装进几个大箱子里面,让外面的人进来搬进马车,他自己一个人驾车离开了。到工业区,叫上阿大阿小,随后赶往城外二十里的一座荒山,这里荒无人烟,做什么事情被发现的几率都不会很大。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弹药的制作终于有了新的进展,炸药的烈性得到了控制,之前剧烈碰撞或者摩擦就能够起火的炸药现在已经不会有那么剧烈了,不遇到明火达到一定的温度是不会爆炸的。而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地步就是火药粉末和碳粉之间加入了一定量的粘土,不至于那么容易爆炸,也不至于点不着火。
而且这大炮还有过人之处,封建时代的大炮大多数都是浇筑成型的,所以很多地方都是固定的,但是周毅做的这一尊大炮不一样,它所有的零件都是环环相扣的,只在最关键的地方才会采用浇筑锻造的方法做成一体,为了增加牢固和耐用性乃至是安全性。
“知府大人,这就是那个大炮了?”帮助周毅将大炮组装起来,阿大忍不住问道
但是做到这种程度就已经足够了,比如说什么拨款之类的,周毅的报纸上都会持续追踪资金的去向,公布天下,这让那些官员们对他恨得咬牙切齿,而赵佶则是兴高采烈,这些钱全国人民都看得到,谁还敢伸手?事实上就是这么奇怪,周毅做的事情让官员们恨不得对他处之而后快,但是赵佶对于这份报纸能够帮助他遏制贪污**却深信不疑,因此没人敢真的动手。
文化方面,头条是周邦彦去世。终年六十六岁。周邦彦字美成,钱塘人。
后出知顺昌府,徙处州,提举南京鸿庆宫。邦彦工词,为北京婉约派大家,又妙解音律,能自度曲,于词调的整理与写作技巧的提高颇多贡献。
杨戬是宋徽宗时宦官,自小入宫,善于迎合皇帝心意,自崇宁后,渐得徽宗宠信。政和间拜彰化军节度使,后擢至太傅,其权势与梁师成相等。宣和初,戬据胥吏杜公才所献之策括公田,收取百姓田契,反复核实,根据土地面积增立租赋。先实行于汝州,后推广到今山东、淮北地区。
时间似乎又回到了之前的千篇一律。周毅每天的工作就是处理政事。然后去工业区。晚上回来,看下面的人送上来的报纸,现在报纸这种媒介已经全国开,这里面少不了周毅的推动,而里面的利益是巨大的,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入和从事这项工作,但是许多报纸定位不清晰,或者是急功近利。一张报纸大半张都是广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