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
王世清率领着几千骑兵,就这样如同潮水一般冲入了太平军两万七千人的战争之中。两个军阵,就这么疯狂地撞击在一起。
城头上的李世贤,还有苏曳都看得热血沸腾。
而且李世贤惊恐地发现,自己代入的竟然不是兄弟部队。
他身上一阵阵毛骨悚然。
可怕的冲撞。
砰,砰,砰!
无数太平军,直接就这样被撞飞了出去。
所有骑兵,已经将马枪插入了枪套。
手中举着的是战刀。
是九江钢铁厂锻造出来,最最先进的战刀。
在巨大的冲势之下,太平军几乎可以被一划两半。
就这样……
几千骑兵,就这么疯狂地碾压了过去。
太平军两万七千人的战阵,直接就被冲了个稀碎。
后方的马新贻和袁甲三见到这一幕,顿时对视了一眼。
我的天!
要是有这样的军队,我们这些年何至于这么憋屈,这样屡战屡败?
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的马队,也有这样勇敢。
但除了勇敢,就什么都没有了。
体力不行,战斗力不行,只会这样愣头地冲锋。
而苏曳这支骑兵,冲破敌人的战争之后。
也先懵逼了一阵。
平时训练的内容,也几乎忘光了。
就本能地冲锋,本能地厮杀。
他们甚至觉得我们这是不是回到冷兵器时代的战斗了?
直接杀穿了整个战阵之后,冲出了一百多米远。
王世清立刻下令,重新集结,重新列阵。
这个时候,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旧式骑兵,而是新式骑兵了。
整个指挥体系的先进和畅通,平时无数次训练的本能,让他们在一阵冲锋乱阵之后。
能够用最快的速度,重新列阵。
甚至一边奔跑,一边列阵。
尽管,身边的军官,不见得是原来的军官了。
但是不要紧,看级别就行,不用看面孔。
列阵完毕,再一次冲锋。
再一次,在马背上完成了第二轮射击。
而这一次,太平军就已经没有像上一次这样组织整齐的进攻了,完全是一片散乱了。
接下来!
王世清率领着这支骑兵,反复几次。
列阵,冲锋,碾压。
碾过来,碾过去!
两支军队,表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组织度。
几次之后!
石镇吉、黄文金部的太平军,开始了溃逃。
而这个时候,太平军伤亡其实远不到三成。
城内的巷战,太平军伤亡过半,依旧没有溃散,还拼命要战斗到底。
城外的野战,伤亡两成不到,近两三万人的太平军开始溃逃。
这近三万太平军的气势完全被夺,被压制了。
甚至,他们看到苏曳这支骑兵,内心就已经本能地自卑。
装备太高了,战马太高大精锐了。
军装太威风了。
最关键的是冲锋之后的气势,组织度太惊人。
所以,他们崩溃了。
整个原野上,到处都是拼命溃散的太平军,朝着南边杭州的方向拼命逃跑。
这,这就赢了?五千骑兵直接打赢了近三万太平军?
这么轻而易举?
这个时候,原本是没有必要追杀的。
但是,这是何等宝贵的机会?
王世清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率领骑兵疯狂地追杀。
这个时候,每一个骑兵手中的马枪发挥了惊人的威力。
溃逃之前,这两万七千名太平军伤亡仅仅一成多。
溃逃之后,伤亡呈指数级上升。
袁甲三,和马新贻对视了一眼,缓缓道:“我们不来,苏相也能赢啊。”
他们就觉得,自己这一万五千人是不是来了一个寂寞?
从头到尾就开了几枪而已。
王世清的骑兵,从头包打到尾。
此时,这群年轻的骑兵陷入了一种狂喜,骄傲之中。
不打不知道,原来我们这么强?
五千冲两万七千人之前,内心勇敢而又不安。
冲锋之后,只觉得无尽的荣耀。
此时,肾上腺素依旧疯狂飙升,不知道疲倦地追杀溃逃的敌人。
苏曳的骑兵主力,第一战就胜利得如何辉煌,超过苏曳想象的辉煌。
……………………………………
李世贤再一次来到了苏曳的面前。
“苏相,我要带着军队离开了。”
苏曳道:“世贤是准备南下,还是北上?”
李世贤道:“北上苏州,与勤王林启荣合兵。”
这话立场尽显。
如果他率军南下,就要和石达开、陈玉成合兵,就要参加和苏曳的决战。
他不愿意。
嘉兴这一战,他不得不打。
他要向自己,也要向苏曳证明许多东西。
现在他仿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苏相,嘉兴大好的城池,打成这样,非常抱歉。”李世贤道:“苏州,一定不会这样的。”
“如果是李鸿章率军来打苏州,我和勤王林启荣一定不会让他们破城,拼死也要把他们挡在城外。”
“好。”苏曳道。
然后,他上前用双手拍了拍对方的臂膀。
两个时辰后。
李世贤率领一万残军,带上了所有的尸体,带上了所有的伤员,乘坐船只沿着运河北上,前往苏州。
而苏曳的军队没有任何追击。
甚至,还让袁甲三把一部分船借给了李世贤。
石镇吉、黄文金率领的两万七千人,最终只有一万五逃回杭州方向。
而镇守湖州的谭绍光得知嘉兴战场大败之后,他也面临两个选择。
一个是北上去苏州和林启荣汇合。
一个是南下和石达开、陈玉成汇合。
慕王谭绍光,也是太平天国年轻名将。
他还有一个身份,曾经是傅善祥的学生,尽管他只比傅善祥小了两岁。
面对这样的女老师,他如何能够不倾慕?
傅善祥去伱哪里?一开始没有人知道,后来大家也知晓,去了九江。
好像,成为苏曳的女人了。
在太平天国内部很多年轻人,都是被苏曳看重的,所以他都会赠书,帮助他们开拓视野。
里面很多书,都是苏曳编写的。
而谭绍光也是其中之一,尽管排名在李秀成、李世贤等人之后。
苏曳的名单上,总共有几十人之多。
其中一部分对苏曳如同仇寇一般,把苏曳送来的书都焚烧了。
谭绍光没有烧,而是认真拜读,认真学习。
但是他对苏曳的情绪太复杂了,他对太平天国的忠诚,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级别。
几乎所有战斗,他都身先士卒冲杀在第一线。
而且在太平天国面临绝境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动摇,最终被叛徒所杀。
他知道天国内有很多年轻将领,都收到苏曳的间接教导,甚至构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师生关系。
一旦率军北上去苏州意味着什么?他非常清楚。
其实是帮助苏曳抵挡湘军,绝对不让收复苏州、常州等地的功劳落在李鸿章等人头上。
谭绍光望着嘉兴的方向,又望着苏州的方向,最后望向杭州的方向。
尽管什么都看不到。
“再拼最后一次,最好死在战场之上。”
“我谭绍光对天国,有始有终!”
“傅善祥,谢谢你没有写信招降我。”
然后,谭绍光一声令下,率领三千人撤离湖州,南下和陈玉成、石达开部汇合。
两日后!
马新贻部五千人,进驻湖州。
至此!
苏曳南下平叛的第一阶段战斗结束。
尽管他开战得很晚,一万七千军队直接插到杭嘉湖战场的最核心,被三支太平军包夹在中间。
而且,最终也确实出现了被三面夹击的态势。
但是从开战到结束,仅仅六天时间。
击败李世贤部、黄文金部、石镇吉部。
一万七千人,对战五万五千人,大获全胜。
正式收复了嘉兴和湖州。
至此,尽管双方兵力依旧比较悬殊。
但是,苏曳的军队已经把石达开部、陈玉成部包围在杭嘉湖平原之中。
嘉兴一战,苏曳伤亡近四千,彻底减员两千多。
目前苏曳一方,加上王有龄、袁甲三、马新贻等,总兵力达到七万三左右。
而石达开部、陈玉成部加起来还剩下十四万左右。
杭州城没有攻破,向南,向东的路被堵死。
湖州和嘉兴被苏曳攻占,所以向北的路也被堵死。
现在石达开和陈玉成就面临两个选择,留在原地等着苏曳来打,决一死战。
要么大军向西撤退,一直和安庆主力汇合。
……………………………………
“拜见苏相!”
“拜见苏相!”
袁甲三和马新贻上前,向苏曳行礼。
“不敢,不敢。”苏曳上前将袁甲三搀扶起来。
“多谢两位大人,南下支援我。”苏曳道:“当时情景,两位大人做出这等选择,可谓艰难。”
袁甲三笑道:“本来以为我们率军南下是雪中送炭,能够拯救战局于水火,谁知道只是来旁观而已,让苏相见笑了。”
马新贻道:“苏相军队之凶猛,让下官惭愧不已。”
“短短六日,便击败三倍之敌人,收复两个大城,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苏曳不好意思笑笑,不愿意自谦,但也不愿意自夸。
“僧王和胜保,在山东也打得很顺利,捷报不断。”苏曳笑道:“我这边收复湖州和嘉兴还不算什么,要彻底灭掉石达开和陈玉成部,才算是全功。”
马新贻道:“苏相,如果石达开部和陈玉成部率军西撤,一直撤到安庆呢?”
安庆那边,也有太平军的另外一支主力。
而且这座城池,已经被太平军经营了好几年了。
双方一旦合兵,那守城之军就有二十余万了。
最关键的是湘军主力,也汇聚在安庆附近。
苏曳道:“绝不会让石达开和陈玉成离开杭嘉湖平原,这一次一定要彻底歼灭这支发逆主力。”
“一定要灭掉石达开和陈玉成。”
太平天国中很多高层对苏曳情感复杂,亦敌亦友。
只要局面发展到一定程度,里面的很多精英都会站在苏曳这一边。
而石达开和陈玉成是高层之中最敌视苏曳的两人,完全无法挽回了。
尤其陈玉成,苏曳如此看重于他。
在赠书序列中,他几乎是排在第一个的。
结果,他把苏曳赠书全部烧了,对苏曳的敌意,根本就说不清的强烈。
这一次南下攻打苏州,攻打浙江。
李秀成就不愿意来,石达开和陈玉成却迫不及待南下。
李世贤尽管也参与了攻打浙江之战,到经过嘉兴一战后,他得到了想要的结果,说服了自己,归队于林启荣部,间接为苏曳守苏南。
李岐进来道:“大帅,要不要向京城报捷?”
苏曳不想报捷,他是想要彻底消灭石达开和陈玉成十几万大军后再报捷。
但是,他不报捷的话,叶赫那拉氏那边压力就会很大。
而且,她是怀有身孕之人。
“算了,报吧,报吧!”
…………………………………………
这段时间,叶赫那拉氏的压力大到了极点。
不太关心战事的她,三番两头召田雨公,或者崇恩进宫,询问苏曳在南方的战局。
其实,对于南方战局,他应该问的是桂儿,或者朱三娘,这两个情报处的头头更加早知道。
但对于桂儿,叶赫那拉氏有些不好面对。
曾经桂儿是她的心腹太监,后来为了避嫌,她被桂儿赶走了,换成了安德海。
苏曳进入中枢后,桂儿她也不好意思再招到身边。
苏曳和僧王率军南下平叛之后。
僧王那边,完全捷报不断。
完全称得上是一天一捷报了。
六百里加急,都听麻了。
一开始叶赫那拉氏也认为这是八旗老传统了,报虚捷。
后来,经过他和田雨公崇恩的分析,发现这不是假捷报。
僧王和胜保,确实打得很好。
田雨公说了那句话,战报可以作假,但是战线做不了假。
僧王和胜保战线,一直在往前推。
而苏曳率军南下之后,停留在嘉兴危险之地足足二十天,没有任何举动。
而且面临被十几万大军包夹之势,看上去岌岌可危。
关键朝堂上的流言,一日比一日吓人。
听得叶赫那拉氏夜不能寐。
这两边对比起来,僧王那边捷报不断,苏曳毫无进展,危机四伏。
朝堂上的八旗王公,态度也越来越跋扈,越来越张扬,使得叶赫那拉氏几乎都不想上朝了。
“六百里加急,山东捷报!”
“僧王收复武定府全境!”
“六百里加急,僧王收复烟台,收复登州府全境!”
这个重量级的捷报,瞬间引爆了整个朝堂。
烟台属于登州府,但是近年来这个城池的分量已经非常重了,否则洋人也不会把他列为通商口岸之一。
收复了登州府,那就剩下一个济南府了。
一旦收复济南,就意味着僧格林沁这一次南下剿捻之战,大获全胜了。
这个捷报一传来,京城鞭炮齐鸣。
无数旗人进行庆祝。
恭贺奏章,雨点一般进入了皇宫,送到两宫皇太后面前。
“拿开,拿开……哀家不想看,不想看!”叶赫那拉氏忍不住将面前的奏章全部推开。
然后,她捂住还没有显怀的肚子,自言自语道:“小东西,你那个阿玛再不争气的话,我们娘俩就完了。”
甚至,她已经忍不住要找朱三娘,商议逃往九江一事了。
“三娘,九江是安全的吧,英国人在那边有那么多的产业,肯定会派兵保护九江的吧。”
…………………………………………
而慈安太后这边。
肃顺、端华、载垣、载龄等人已经忍不住弹冠相庆。
“没想到,真没有想到,僧王打得这么好啊。”
“苏曳那边,依旧被困在嘉兴,被十几万大军包夹,岌岌可危。”
“母后皇太后,是时候未雨绸缪了。”
慈安太后道:“你们想要做什么?”
端华道:“屠杀旗人这么大的事情,不能就这样算了,圣母皇太后要对此负责。”
“僧王率领新练陆军打得这么好,而且清一色是旗人,证明我们旗人战斗力依旧很强,所以恢复八旗之名,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慈安太后幽幽道:“这说明苏曳练新军,练的好。”
端华冷道:“太后娘娘,总要分出一个胜负的。这一场决战,没有在含糊的空间了。”
慈安太后内心一声叹息,她当然知道这一点。
端华道:“只要僧王收复了济南府,这一场决战就彻底赢了,届时就召他率军回师,共谋大事。”
“母后皇太后,您就算再不忍,这件事情也要有一个结果。”
“而且只要输掉这一战,苏曳就再也不会回京了,他会直接返回九江的。”
“到那个时候,请母后皇太后准备好旨意。”
慈安太后没有问什么旨意。
肯定是罢免苏曳中枢之职,罢免田雨公,崇恩,左宗棠等人。
罢免文祥。
至于慈禧太后,失去垂帘听政资格。
幽禁于冷宫之中。
足足好一会儿,慈安太后道:“你们,不可伤她性命。”
而就在这个时候,外面传来一阵阵高呼。
“六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
“嘉兴大捷,湖州大捷!”
信使进宫之后,增禄和安德海是第一个知道的,两人顿时狂喜。
大太监增禄朝着慈安太后的钟粹宫这边狂奔,安德海朝着长春宫狂奔。
安德海刚刚冲入长春宫,就立刻拼命磕头道:“主子大喜,天大之喜。”
“苏相在南方大获全胜,短短几日之内,便收复了嘉兴和湖州两府啊。”
叶赫那拉氏听到捷报,整个人一阵踉跄。
之前所有的压力,瞬间烟消云散。
朱三娘赶紧搀扶她坐下,轻轻拍打她的后背道:“娘娘,这下好了,您不必忧虑了。”
“奴婢早就和您说过好几次了,苏相不会打无准备之战的。”
这话其实僭越了,你一个宫女,如何知道这些?
但叶赫那拉氏此时也不在意这些,只觉得欢喜炸了,心中不断暗道:你这个死鬼男人,可是要吓死人吗?哀家可怀着孩子,真吓出个好歹来怎么办?
而钟粹宫这边。
增禄带着信使进入。
“回禀太后娘娘,苏相率领一万七千大军,击败发逆三股联军五万七千人,短短六日之内,收复嘉兴、湖州两府。”
“这是苏相奏报。”
“这是漕运总督、安徽布政使联名奏报。”
信使递上了奏报。
慈安太后看完之后,递给了肃顺、端华等人。
几个王公大臣看着奏报,双手不断地发抖,遍体冰凉。
僧格林沁和胜保领先了近一个月的战局,被苏曳短短六天就瞬间追上了。
僧王收复了武定府,登州府,苏曳一下子收复了嘉兴和湖州。
而且他们可以想象得出来,其实苏曳的胜利更加难得,更加辉煌。
端华道:“好了,我们知道了,增禄你带着人出去吧。”
增禄带着信使离开后。
端华道:“不要慌,不要慌。”
“僧格林沁和胜保已经向济南府进军了,他们面对的对手更弱。苏曳还要面对石达开和陈玉成十五万大军。”
“石达开和陈玉成,都是天下名将,苏曳这一战很难打。”
“相反僧王和胜保在济南府这一战,很好打!”
“时间还在我们这边。”
“派信使立刻去山东,告诉僧格林沁和胜保,快,一定要快!”
“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拿下济南府,然后率军回京。”
“一定要赶在苏曳击败石达开和陈玉成之前,收复济南。”
旁边的载龄道:“郑亲王,苏曳未必就能击败石达开和陈玉成。”
端华道:“对,这二人都是天下名将,而且听说洋人给了他们很多洋枪洋炮。”
一个多时辰后!
京城的信使朝着山东狂奔。
催促僧格林沁和胜保,加快战争进度。
快,一定要比苏曳快。
………………………………
而苏曳这边,经历嘉兴大战后,稍作休整,从上海和九江方向,补给了弹药。
更疯狂的是。
洪人离从九江又带来了两千新军。
这就意味着,九江几乎不设防了。
“还剩下一千新军守九江,韦俊率领八千绿营军,也已经进入九江。”洪人离道:“你这边战局更重要,我想这个时候没有人疯狂到敢进攻九江吧?”
“李秀成不会,其他人就不会。”
苏曳请袁甲三率领五千人留守嘉兴。
留守湖州那边,也是五千人。
从两人一万五千军队挑选了比较精锐的五千人,跟着苏曳去攻打石达开和陈玉成。
两日之后!
苏曳率领两万两千人,正式从嘉兴南下,攻打石达开和陈玉成的太平军主力。
…………………………………………
注:伟大英俊的诸位恩公,月票榜助我,真心拜托大家了!呜呜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