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名人效忠!大会战!破纪录

天津兵站大校场上。

三万两千人的帝国新式陆军排列得整整齐齐。

这个时候,还是一个整体。

但很快就会分开,汉人归汉人,跟着苏曳。

旗人归旗人,跟着僧格林沁和胜保。

原本已经有了完整的编制,现在需要全部打散,重新编制,这毫无疑问是会伤害战斗力的。

但已经无计可施了。

苏曳正要做最后的讲话。

所有人都望着他,包括近半的旗人士兵。

此时,僧格林沁依旧在和荣禄在旁边抽烟,周围空无一人。

不过,两人也静静无言。

僧格林沁和胜保已经得到了某种指令。

速战速决,率军回京。

这里面的含义,已经非常意味深长了。

一旦事情真的发展到那个地步,荣禄和景寿的分量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听说这支军队走了之后,之前被淘汰的上万人,会在这里继续编练?”僧格林沁道:“这一万人,也会成为地方守备力量?”

荣禄道:“这一万人,会再进行一次筛选,大概会留下六千人,补充进入守备师。”

僧格林沁道:“接下来,张国梁和景寿的守备师,也要来天津兵站进行轮流训练?”

荣禄点头道:“我的第三师,也要轮番来回炉训练。”

僧格林沁道:“这半年多来的训练,满汉对立倒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起码争先恐后,互相竞争,流血流汗。半年的训练量,只怕超过四五年。”

荣禄点了点头,再也没有说话。

仿佛即将到来的决战和他没有关系一般。

他望着百米之外的苏曳,静静无言。

历史上此人需要几十年后才会彻底发迹,先后受文祥、李鸿藻、奕等人的提携,几次蹉跎后进入中枢,执掌大权。

而在这个世界,他因为成为苏曳的替身,早早就被先帝提拔起来。

所以一直到现在,他都没有明确表达过立场。

口头上的话,永远都是忠诚于两宫太后,维护中枢团结。

此时,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等待着苏曳对这支军队的最后发言。

“这支军队现在裂成了两半,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合二为一。”

这就完了?

苏曳说完之后,直接走下了高台。

然后,各级汉人军官,大声高呼:“各就各位,往前走!”

顿时,一万八千名汉人军官和士兵,整整齐齐往前走了十几步。

因为,他们需要乘坐大船,前往南方平叛作战。

傅奇,德兴阿两人高呼。

“向后转!”

顿时,超过一万四千人的旗人士兵整整齐齐向后转。

于是,军队两半背对而立。

“向前走!”

一万四千人,在相反的方向,往前走了十几步。

一支军队,彻底裂为了两支。

“前进!”

“前进!”

随着一声令下,一万八千人汉人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天津港口进发。

一万四千名旗人士兵,朝着南方的山东进发。

如同两股洪流,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从空中俯瞰。

前往山东剿捻的军队,延绵十几里,无边无际。

所有旗人的军队,都离开了天津兵站。

僧格林沁来到苏曳的面前,拱了拱手。

苏曳也拱了拱手。

反而胜保,从头到尾倨傲,抬着下巴。

僧王和胜保二人翻身上马,在卫队的保护下,随着大军南下。

苏曳望着僧格林沁的背影,久久无言。

旁边的左宗棠道:“僧王不无能。”

他当然不无能,林凤祥的太平军北伐军是他灭的。

第二次大沽口战争,也是他打赢的。

就算历史上八里桥惨败之后,他的名望彻底跌落,被罢了亲王,但新帝继位后,天下大乱,依旧是僧格林沁带领清军东征西讨,消灭了几十万的捻军,平息了大部分叛乱。

在他最后的生涯中,几乎时时刻刻都在马背之上。

害怕在马背上睡觉摔下来,就直接用绳子把自己捆在马上。

哪怕最后死于一個捻军小兵手中,也改变不了他是清廷擎天玉柱的事实。

而此时的僧格林沁,心中仿佛有着一团火。

觉得自己背负着一个巨大的使命感,八旗之复兴。

苏曳看着僧格林沁等大军的背影完全消失后,也朝着码头走去。

次日。

两万五千人登船完毕。

几百艘船,浩浩荡荡南下。

整个天津兵站再一次空了,荣禄再一次成为这个兵站的主人。

……………………

几日之后!

苏曳率领大军来到了上海长江口。

这里,依旧在对峙。

美、俄两国的战舰,依旧卡在长江口。

徐有壬率领的长江舰队,也依旧挡在这里。

战争基本上是不会爆发的,但是美俄两国的意志非常清晰,就是要彻底牵制住苏曳的长江舰队,不让这支力量投入战争。

只要苏曳长江舰队撤走,他们就立刻闯入长江,造成既定事实。

苏曳的军队还没有到达上海,林启荣已经率领几万太平军离开松江府,撤回到苏州。

顿时间,李鸿章率领的几万大军,还有洋枪队就彻底空了出来。

苏曳下令,第二师的六千人继续南下,第四师的一万两千人通过钱塘江进入杭州湾,帮助王有龄守杭州城。

而他自己率领着七千人,暂停在上海。

随着苏曳率领大军南下,僧王和胜保率军南下之后。

整个天下,都陷入短暂的寂静。

紧接着,就是风清云涌。

原本攻打淮安的捻军,立刻撤回了山东。

整个天下的战场,变得非常清晰起来。

几乎所有的捻军,都朝着山东汇聚,要和僧格林沁决战。

所有的发逆主力,都要和苏曳决战。

而坐拥近二十万大军的湘军,就把守各个阵地,占据了最有利的位置。

李鸿章前来拜会苏曳。

“下官,拜见苏相。”

“少荃兄请起。”苏曳道:“过去一两个月时间内,你和发逆连番作战,有何感受?”

李鸿章道:“发逆发生了蜕变。”

苏曳道:“详细说说?”

李鸿章道:“首先,发逆主力已经全部完成了换装,武器完全不输给我们,先进的洋枪洋炮都有,而且发逆大军中也有大量的洋人教官。”

“不过,发逆大军的老贼所剩不多,现在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或许在刀剑作战上能力弱了,但是枪炮方面强了许多。”

苏曳点了点头,道:“如今发逆大军已经撤退到苏州了,松江府已经无忧,少荃兄是要准备收复苏州,还是要跟着我南下,收复嘉兴和湖州,并且和发逆主力决战?”

这是在给你机会,进行站队。

湘军是湘军,李鸿章是李鸿章。

你是否愿意这个时候脱离湘军,投入我苏曳的阵营?

李鸿章想了一会儿道:“下官是江苏巡抚,所以收复苏州、常州为第一要务。”

这就是拒绝了。

苏曳沉默了好一会儿,道:“好的,我明白了。”

……………………

次日!

王天扬率领第二师一万人,穿过了长江口。

第二师总共一万三千人,是留守九江老家的。

而这一次王天扬带了一万人出来,几乎就是倾尽所有了。

如此一来,镇守九江就只有区区三千新军了。

此时,苏曳手中总共一万七千人。

苏曳离开上海,重新登上了战船,继续南下,而后在嘉兴平湖县的乍浦登陆。

石达开和陈玉成部,总共十八万大军。

一万人留守湖州,两万人留守嘉兴。

剩下十五万人,浩浩荡荡朝着杭州而去。

浙江巡抚王有龄手中两万六千人的军队,加上苏曳前往增援的一万八千人,总兵力达到四万四。

这一战,很不好打。

而且,没有太多的技巧而言。

次日!

苏曳率领的一万七千人,来到嘉兴城下。

嘉兴的太平军守将侍王李世贤,这是英王李秀成的堂弟。

历史上,太平军的浙江根据地大部分都是他打下来的,左宗棠屡次都败在他的手中。

称得上是一代名将了。

或许是历史的巨大惯性?此时镇守湖州的太平军守将,依旧是黄文金。

湖州城就是他和谭绍光打下来,这位堵王也算是历史上太平天国最后的辉煌之一。

哪怕在太平天国要灭亡的时候,黄文金已经打出了漂亮的湖州保卫战,消灭清军近万人。

如今的局势。

苏曳一万七千人,要攻打两万人的嘉兴城,还要防备湖州城的一万人。

这一战,他要面对五个太平天国最后的名将。

之前苏曳打仗都比较快,喜欢速战速决。

但这一次,他率军来到嘉兴城下后,倒是不慌不忙了,而是在城外安营扎寨,构建阵地。

………………

夜晚时分。

洪人离出现在苏曳的帅帐之内。

“裳儿闹着要来,但大着肚子怎么来?”洪人离道:“她真是一个小母猪,一碰就怀孕,一碰就怀孕,羡慕死其他人了。”

林裳儿开窍得慢,嫁给苏曳的时候还稀里糊涂的,压根没有意识到什么是男女关系。

而现在,又是最迷恋苏曳的。

两人聚少离多,天天嚷着要去北京的也是她。

“山东那边开打了吗?”苏曳问道。

“应该开打了。”洪人离道:“僧格林沁的骑兵速度极快,他完全疯了,不眠不休地进兵,把自己绑在马上睡觉。大部分军队就跟不上他,他带着不到一万名精锐骑兵,几天之前就杀入山东了,胜保带着大部队在后面追。”

“我们参谋部,情报部都认为僧格林沁会稳扎稳打的,但没有想到他竟然这么疯狂。”

苏曳道:“他太想要证明自己了,八里桥之战,被他视为最大耻辱,而且他想要在战斗中练兵。”

洪人离坐在苏曳怀中道:“可是,他麾下的主力骑兵,还是你训练出来的。”

苏曳道:“谈不上,只是引入了全新骑兵作战体系。”

整个骑兵师七千人,僧格林沁拿走了四千人,苏曳拿走了三千人。

加上他原油的骑兵部队,此时苏曳手中也有五千骑兵了。

两人的骑兵部队,都算是武装到牙齿了。

最好的战马,最好的刀剑,最好的马枪。

而此时这五千骑兵,就都在苏曳手中。

而就在此时,外面响起声音。

“大帅,情报处急信。”洪人离从苏曳怀中站了起来,道:“进。”

片刻后,一个情报处的特务走了进来,把最新情报递上。

苏曳打开一看。

僧格林沁率领一万骑兵在山东武定府遭遇大股捻军,大约两万多。

双方激战一日一夜,僧格林沁大获全胜。

苏曳把情报递给了洪人离,对方看完之后微微皱眉道:“僧格林沁,旗开得胜,第一战打赢得很漂亮。现在压力是不是到我们这边了?”

苏曳道:“谈不上。”

接着,苏曳道:“我非常爱惜李世贤,黄文金等人之才,我想要和他们谈一谈。”

洪人离道:“这些年轻人,一个个血气方刚,未必愿意投降的。”

苏曳道:“先谈谈再说。”

苏曳麾下,没有什么名将,因为成军之后,关键性战役都是他亲自率军打出来的。

而李秀成,李世贤,黄文金等人,真的是百战之将。

而且,他们率领的也是热兵器军队。

洪人离道:“好,我去安排。”

接着,洪人离离开了营帐,朝着嘉兴城而去。

……………………

与此同时,安徽庐州。

李鸿章离开安徽就任江苏巡抚后,左宗棠成为了安徽布政使。

之后,李左宗棠跟着苏曳去了陆军部,所以新的布政使成为了马新贻。

对,就是晚清大奇案之一的主角,刺马案的两江总督马新贻。

此时,他手中也掌握着一支军队,大约七千人左右,称之为淮军。

这支军队,一开始算是李鸿章带的,后来左宗棠带。

此时,整个安徽都是湘军的地盘,马新贻也勉强算是依附于湘军。

苏曳的心腹李岐前来拜会马新贻。

马新贻对李岐非常客气,口口声声下官。

李岐道:“马大人之名,我家主人在京城也颇有耳闻。”

马新贻道:“惭愧,惭愧,屡败屡战。”

他也确实称得上屡败屡战了,尤其是被陈玉成打败了不知道多少次,带着几个残兵败将一次又一次逃跑。

湘军大股部队没有进入安徽的时候,他、李鸿章、袁甲三算是抵抗太平军的主要成员。

一直输,一直打。

李岐道:“季高先生经常在苏相面前提起马大人,说您有一股韧性,一股血气,这是很多官员没有的。”

马新贻道:“不敢当季高先生夸奖。”

在安徽的时候,左宗棠为人依旧霸道,他和马新贻的关系也就是马马虎虎。

不过,他确实在苏曳面前对马新贻做过比较中肯的评价。

接着,李岐道:“这里有一封我家主人的信。”

马新贻立刻起身,弯腰接过苏曳的亲笔信。

上面的内容非常简单,苏曳邀请马新贻率军南下,参与对发逆主力的大会战。

安徽布政使马新贻微微一愕。

都知道这位苏相直,没有想到这么直。

这封信压根没有寒暄,更没有礼贤下士的问候,就是直截了当的邀请。

艰难的选择,忽然间就摆在了他马新贻的面前。

所有人都知道,现在朝廷中枢正在进行一场决战。

僧格林沁、胜保代表八旗王公勋贵,在山东作战。

苏曳代表革新派,在江南作战。

谁赢,谁主宰中枢。

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僧格林沁和胜保这边的战好打得多。

捻军大部分都是民,而太平军要强得多了。

而且掌握着另外一支强大武力的湘军,暗地里是可能会支持僧格林沁和胜保的。

现在站队苏曳,是不是太早了?

是不是应该等到胜负明朗之后,再行定夺。

马新贻道:“李管家,请容我思考两日,可行?”

李岐道:“当然。”

接下来,李岐告退。

马新贻就站在地图面前,拼命地思考整个战局。

他在嘉兴画了一个圈,在湖州画了一圈,最后在杭州画一个大圈。

接着,换一支笔在山东画一个大圈。

…………………

次日!

马新贻又接待了另外一个使者,这是朝廷中枢来的使者,代表着八旗王公而来。

是一位爱新觉罗,奉恩镇国公。

“马大人,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僧王率领不足一万骑兵,在武定府击败了近三万捻军,开局大获全胜啊。”

“胜保大人率领的主力大军,也很快就要进入山东境内了。”

“山东的八旗和绿营大受鼓舞,山东巡抚已经率领近两万人,前去和僧王会师了。”

“山东之战胜局已经明朗啊。”

马新贻道:“那真是天大之喜啊,僧王真不愧是大清的擎天玉柱。”

皇族使者道:“济南沦陷,山东巡抚难辞其罪,所以这个巡抚之位肯定是保不住了。肃中堂和郑亲王,非常看好马大人,这个巡抚之职,十有八九是要落在您的头上了。”

马新贻立刻起身道:“下官寸功未立,实在惶恐。”

皇族使者道:“安徽距离山东也不远,马大人可愿意率军前去支援山东战场啊,未必真都要作战,就是做个架势。”马新贻陷入艰难抉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