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也要回去准备孟静娴出嫁的事,因此原本孟家二老打算过年前回去,孟庆桓来了之后,商量了一下,决定下个月就走。然后孟静娴喊了一声“驾”,身下的马小跑起来。

翌日姚大江和宋氏专门上门来,再次跟孟家人谈孩子亲事,刘氏算是媒人。

这日孟静娴应姚珊邀请,到武家做客。其实是姚思贤拜托姚珊给孟静娴下的帖子,而他专门在武家等着,打算教孟静娴骑马。

姚思贤和孟静娴的八字秦玥早已送去钦天监合过,结果很好,钦天监选定了几个黄道吉日呈给秦玥,这会儿姚大江带过来,让孟家人最后定。孟老太爷看了之后,说定在来年三月的那个吉日好,那会儿天气暖和了,时间上也不仓促。

姚珊专门送给孟静娴的骑马装,孟静娴换上之后,原本温柔如水的姑娘也多了几分英姿飒爽。

到了京城,孟庆桓还是头一回来宋家。他在亲家面前倒是很客气,对宋家二老也很尊敬。因为虽然他没来过,但每回宋思明和孟静婉写回去的信,最后都是被孟庆桓好好收起来的,对这边的情况都很了解。

孟静娴说,她在武家学骑马,第一次骑,不是很习惯。

十一月初,孟家人回到清源县。

孟家和宋家的姻亲关系能处得这么好,就是因为彼此都能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没有任何私心算计。宋思明身居高位,孟家人从没想过要搬来京城攀附宋家飞黄腾达,即便孟家的有才之士并不少。宋思明十分真诚,也是真的孝顺,所以孟家长辈并不介意孟静婉长时间不能回娘家去,甚至老人家都乐意亲自跑来京城探望。孟家不是没钱在京城买宅子,若是在宋家住得哪怕有一点不舒服,有任何芥蒂,也不会年年过来都在宋家住那么长时间。

“这身衣服很适合你,好看。”姚思贤真心夸赞。

姚思贤微笑:“嗯,明年我们成亲后,你们就能经常见到了。”

等到休息的时候,姚思贤拿出来,孟静娴很开心,孟家长辈都觉得姚思贤真的很不错,这方面其实挺像宋思明的。

到孟家的第二日,姚思贤陪着孟庆桓到白云书院去,还当了一日的临时先生,给正在考科举的学子上课。

“你第一次骑马,会不舒服几天的,下次就好了。”姚珊对孟静娴说。

宋思明背着岳父岳母,跟他家小舅子商议,说让他努力,等考中功名之后,留在京城当官,到时候孟庆桓或许会考虑搬过来的事了。

结果孟庆桓来了一句:“为父都不会,你们俩倒是挺能耐的。”又把孟静娴给逗乐了。

“放心,我不会让你摔着的,不然岳父会揍我。”姚思贤笑着摇头。

见姚思贤还愣着,宋思明拉了他一下:“走吧。”

宋家摆了宴席给孟庆桓接风洗尘,姚思贤也在座,马明专程过来作陪,热闹温馨。

姚思贤都愣住了,连忙摇头:“岳……孟伯父放心,我绝对不纳妾。”

孟静娴确实挺惊喜的。两人这段日子相处,已经处于热恋时,又突然要分开,难免不舍。

孟静娴坐稳之后,往四周看了看,又低头看姚思贤,笑着说:“我感觉还不错,像是突然高大起来了。”

孟老爷子笑言,说宋思明已经做得很好了,他身上担子重,正事要紧。

“嗯,记住你说的话。”孟庆桓话落就上了马车,跟宋思明说可以走了。

孟静娴笑了笑:“等会儿若是摔了,就不好看了。”

孟庆桓对那个答案是满意的,因为宋思明也没说什么空话假话。若宋思明说,他可以不要儿子,孟庆桓也不会相信的。孟家本是书香门第,若孟静婉真生不出儿子,孟家对此就会有安排,不会真让宋思明没儿子的。说白了,只是岳父见女婿,要个态度而已,只要说真话就没错。

关于姚思贤和孟静娴的婚期,姚家是希望早一点好,不过孟静娴到时候必须从清源县出嫁,现在还没开始走礼,年内成婚有些仓促了。

准备出发的时候,姚思贤出现,孟静娴才知道,他要亲自送他们回清源县去。

孟静婉说过,孟庆桓并不重男轻女,其实很疼爱她们姐妹,只是不擅表达。从他第一次见到未来女婿总有点不高兴的样子,就能看出来。

骑着马走了一圈儿之后,姚思贤把马缰交给孟静娴,让她自己来控制,又慢慢地走了一圈儿。

虽然宋思明说了一些安排,但孟庆桓并不想给他添太多麻烦,因为孟家虽是书香门第,但并没有什么更上一层的野心,旁支弟子中有做官的,也都是小官,也从没提过让宋思明提携。

姚思贤跟孟静娴讲了要领,孟静娴记下,姚思贤扶着她上马。换了轻便的骑马装,还是很有用的,孟静娴想着若是穿长裙,她肯定上不去。不过头一回,还是不太容易,中间差点摔下来,被姚思贤抱住了,两人脸都红了,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

孟静娴学着姚思贤的样子,轻抚马头,跟马做交流。

“其实我爹以前对我姐夫也那样,但现在好了,看我姐夫跟看亲儿子一样。”孟静娴微笑。

“不错,很漂亮,看来我的眼光还是可以的。”姚珊笑着说。

那个小宅子许久没有住人,门锁已经有些生锈了。

见到外孙和外孙女,孟庆桓就破功了,忍不住笑了起来,抱着小外孙女不撒手。

宋思明笑说,是他这几年太忙,早该陪着孟静婉,带着孩子回清源县去看望长辈的。

记忆中的小巷子依旧还是老样子,只能容纳一辆马车过,坐在巷口晒太阳的老头,姚思贤都还认出来了,以前见过的,曾经白的头发如今全白了。

樊峻和梁薇去年到清源县金水镇梁薇娘家去探亲,一去走了快一年,中间送信回来说是全家人到北疆玩儿去了,直到上月才回来。正好到姚家去的时候,得知姚思贤想给孟静娴买匹马,樊峻就说他有个朋友是做马匹生意的,交给他,很快就送过来了。

孟庆桓到宋家后,孟静娴来姚家的次数就少了,因为毕竟没成亲,孟庆桓对女儿管教很严,一直要求她们要恪守礼数,不能越矩。

但孟庆桓并没有应下,因为孟家本家都在清源县,他的长子也在那边,还有兄弟,搬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白云书院是孟老爷子的心血,如今交到了孟庆桓手中,培养出不少有才之士,但书院不可能跟着搬到京城来,到时候孟家人走了,只能选择把书院交给别人。另外,到了京城之后他们能做什么,也是个必须考虑清楚的问题。

孟静娴脸上红晕未褪,接过姚珊递来的茶杯,喝了一口。

孟庆桓说了一句:“早知道昨日我把那几本书借出来,等看完你再带回来。”他昨日在藏书阁看到几本好书,姚思贤说他借走带回清源县看,明年再还也没问题,但孟庆桓觉得不太好。

姚思贤下马,拿出姚瑶给他的钥匙,打开门锁,推开木门。

当然,宋思明当时心里其实想的是,他和孟静婉为什么生不了儿子?肯定能生,不行多生几个孩子。

孟静娴本来以为孟庆桓不高兴,专门说孟静婉也会给自己打个掩护,因为孟庆桓肯定不会跟宋思明和孟静婉生气。

“真是遗憾,你下个月就要走了。本来还想着冬天下雪你若是还在这边的话,到时候我们一起滑冰玩儿。”姚珊说。

姚大江和宋氏自是没有意见,尊重孟家人的意思。关于两家亲事的很多细节,宋氏和孟夫人这些日子都商量过了。在孟庆桓来之前,姚大江和宋氏把给孟静娴的聘礼都准备得差不多了。

先到醉仙楼简单吃了饭,姚思贤就带着孟静娴去他多年前在清水镇的住处。

“嗯,算是会了吧。”孟静娴点头,“姐姐也会骑马,是姐夫教的。”

到姚珊的院子,武诚和姚珊正在院中喝茶,见他们过来了,武诚打趣姚思贤:“怎么不多玩儿一会儿?”

“当初走的时候,想着这辈子一定要出人头地,再也不回这个地方了。”姚思贤看着房中简陋的家具,微叹一声说,“可是后来,真的出人头地之后,倒开始想念这里。不管那个时候多辛苦,至少过得很简单。”

突然的表白,孟静娴脸色微红,转移话题:“是让我骑这匹马吗?这马性子烈吗?”

“是我自己要骑的,不关你的事。”孟静娴微微摇头,走了两步,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那些事都过去了。”孟静娴说。

初见的时候,姚思贤以为孟庆桓真是不苟言笑,结果孟庆桓见了宋强也会笑,在外孙面前,更是一脸和蔼。因此姚思贤就知道了,这是他未来岳父对女婿特有的态度。可以理解,姚思贤想象了一下,若是日后他有了女儿,好不容易养大,结果转眼就要被一个以前都不认识的小子拐跑了,他定然也是笑不出来的。

孟静娴到武家,去拜见过武家长辈后,姚珊拉着她去换衣服。

“嗯。”孟静娴微微点头。

孟庆桓皱眉:“骑马?你学会了?”

“这是当年我每次路过都想吃却舍不得买的。”姚思贤笑着递进马车一个,给孟静娴尝尝。

姚思贤一手勒着马缰,一手拿着烧饼,一边吃一边往前走。

烧饼跟他少年时想象中的一样好吃,带着质朴的香味。

策马走过清水镇大街,姚思贤看到那个跟姚瑶和秦玥初次相遇的书铺,笑了笑,当年的三本书,十两银子,偶然结识的两个人,成了他命运最关键的转折点。

那些辛苦的、痛苦的过去,已成为过眼烟云。姚思贤感恩当下拥有的一切,以及身边给他温暖的人,心中默默告诉自己,要惜福。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