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踏上征程

中秋之夜,李隆基一首《水调歌头》,一举成名,洛阳百姓都知道李家有儿名隆基,只是很少有人见过李隆基。如今,他们终于如愿以偿的见到了李隆基,个个兴奋不已,自然而然就吟咏起《水调歌头》里的名句。

“楚王好高大,跟天神似的。”

“楚王好英俊,玉树临风啊!天啊,我的闺女幸好没来,不然她会睡不着的。”

“楚王比莲还要英俊,也不知道哪家的闺女有福气。”

紧接着,百姓就是大声赞叹,赞叹李隆基英俊帅气,玉树临风。

李隆基虽只有十三岁,却有一米八的个头,这已经很惊人了。然而,更加惊人的是,李隆基英俊不凡,玉树临风。

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美男子,要是在现代社会,他出现在大街上,必然会引起无数痴女尖叫。

“陛下万岁!万岁!”百姓听在耳里,大为欢喜,齐声欢呼。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突厥这次犯边,凶狠残暴,大加杀戮,已经激怒了武则天,她这话无异于是给了王孝杰大开杀戒的圣旨。

百姓更加兴奋了,无不上扯起嗓子大吼。

“昔,太宗命李靖率军出征,夜袭阴山,一举灭突厥,擒颉利,而报数百年之大仇。”武则天缓开金口,开始训话,道:“太宗不念旧恶,赐予突厥土肥水美的河套之地,突厥不感念太宗恩德,聚众反叛,杀我百姓,夺我畜产,百姓死于突厥刀下者不知多少,朕甚为痛惜!今日,朕命王孝杰为单于道招抚大使,统率诸军出战,务必要报此仇!”

他的眼睛瞪得滚圆,从百姓身上扫过,只见百姓看他如同在看仇人似的,一点儿亲近的意思都没有。

“哼。”武三思紧跟着李隆基而来,把百姓的吼声听在耳里,大为不爽,暗道:“就你会出风头?我就抢你风头。”

武则天站定,狄仁杰率领群臣站在她身后。

很快,就到了李隆基,武则天脸上泛着笑容,拉着李隆基的手,叮嘱道:“三郎,到了边关上,你要多加小心,千万要多长些心眼。”

武则天与出征将领一个个送行,一杯又一杯的喝着。

王孝杰作为统帅,自然是群臣争相送行的对象了。

“干!”武则天把手中酒杯一举。

唐人对突厥的恨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更别说,这次突厥大加杀戮,北方死伤甚重,“报仇”二字说到他们心坎上了。

主意一定,武三思脸上泛着亲切的笑容,右手举起,冲百姓挥着,心想百姓一定会为他而欢呼。

“报仇!”

打仗很辛苦,李隆基含着金勺出生的,他能不能受得了这苦,还真不好说。若是他受不了这苦,不得不回来,必然会有人笑话他,武则天这是在李隆基撑腰。

这可是把脸丢大了,再被李隆基一戏谑,武三思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

对于李隆基来说,战场跟他家似的,他很熟悉,哪有吃不了苦的。

浓浓的关怀之情尽在话语中,李隆基大为感动,道:“祖母请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

然而,让武三思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原本热闹的欢呼声戛然而止,如同被剪刀剪断似的,百姓打量着武三思,个个眼眼神不善。

“这……”武三思万万想不到,竟然是如此结果,张大了嘴巴,一脸的难以置信。

李隆基右手举起,冲激动的百姓挥动。

不过,这很合适,王孝杰大为振奋。

“哼。”武三思把脸扭到一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过了好久,怒吼声这才停歇下来。

“嗯。”武则天看在眼里,大为满意,微微颔首。

武则天的话刚落音,一片惊天的吼声响起,不是出自王孝杰他们这些出征将士之口,而是出自百姓之口。

“报仇!”狄仁杰、李旦、太平公主这些大臣跟着大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