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忠君爱国

雨终于停下了,又显露出了烈阳。

院子里,高方平继续靠在太师椅上。

梁红玉乖乖的在旁边扇着扇子。不过她还小,不怎么专心,扇着扇着发现一只蝴蝶,就追着去了。

没抓到蝴蝶,又吸溜两下鼻涕,跑来继续扇扇子给衙内降温。

此外,还有个清高的老头站在院子里,正仰着头。

此老头叫胡先生,乃是一秀才,六十岁都没考起。

在汴京也颇有些名气,平时里,依靠给一些平民人家的子弟教书为生。

“胡先生有礼了。”

高方平甚至都没起身,随意拱手一下

“不知此番唤小老儿来有何见教?”

胡老先生居然文人的姿态,还是很骄傲的。

“自然是请先生来我高府教书。”高方平道。

胡先生哼了一声,又斜眼瞅着,见高方平根本不是拜师的礼节?

“兀那老儿忒没礼貌,我家衙内既不曾得罪你,也没欠你钱,脸色摆给谁看?”杨志这一吼,把老胡给吓得连连后退。

“杨志不得无礼。”

小高又呵呵笑道:“胡先生恐怕有所误会,此番是请先生来,教府里的诸人念书习字。而不是我,我小高学成了,无需你教。”

汗。

老胡一听,自是也不敢清高了。

起初是以为纨绔子弟要拜师,这也正常。因为这位太岁必然是没有名师愿意收他的。

当时老胡还想着要拿出了读书人的清高模样来。

然而不是高方平拜师的话,还继续清高,那很可能被这衰败纨绔的皮鞭伺候了也找不到说理地方。

高方平也没想到这位老胡如此的机智,短时间脸色神态可以有莫大的变化,便好奇的问:“对了,先生叫什么名字?”

老胡现在的态度就不嚣张了,正色道:“在下,胡铣晋。”

“哦,难怪你这么机智哈。”

高方平又扭头道:“吩咐下去,马上把府里所有不识字的人,都叫来拜师。”

胡先生顿时嘴巴笑歪了,高府人很多啊,这意味着薪酬会很高。

胡先生又道:“请教衙内,若是府里之人不听管教,那便又如何?”

“吊起来打呗,不打不成材,我以为你知道这事的。”

高方平嘿嘿笑道,“当然了,如果你教不好,也很大概率被吊起来哦。”

额这。

老胡这下机智的觉得,恐怕得对学生们严厉一些了。

过了不久。

前后来了百多人,全都是些满身刺青的肌肉男,看着就是一伙流氓。

老胡也算是哭瞎了,又怀疑要不要对他们严厉了。

除此之外,帮闲们也有点哭瞎了。

身为流氓无赖,这尼玛却要被捉来学习,听说学了以后还要考试,最后考不好的就不能上岗了。

必须做一个有文化的流氓,这就是高府的最新职业要求。

高方平倒也不想要素质多高的属下,但识字、识数,会看账本,这些是最基本的。顺便,儒学之道虽然糟粕极其多,但大略了解一下也没坏处,至少可以提高一下素质,压制一下戾气。

其实儒学也是信仰的一种,算是所有信仰中,最不极端的。

所谓的先入为主,有了一种信仰后,被第二种极端思想影响的几率就降低了。

也就是说,没文化的人,最容易被忽悠洗脑。

比方说如果能在江南普及学习,那么往后方腊起事就困难些。

后世有些人能把方腊此贼定位农民起义,也不知道是啥缘故?

其实方腊的性质明显不同,更像邪教对老百姓洗脑。

当然了,方腊起事的土壤形成,的确和蔡京关系最大。

东南应俸局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加之譬如正在闹的大十钱危害等等,实实在在的是把江南弄的民不聊生了。

而受苦的这些人最需要心灵抚慰,被方腊抓住了机会对他们洗脑而已。

至于大头兵们无需学习这些,只要高方平的《军魂论》就够了。

梁红玉现在是个小文盲。而小朵识字也不多,记录数据经常都是各种圈圈叉勾的代替。

只不过这两小姑娘无需学习孔孟之道,有高方平亲自教授就行。

梁红玉学习兵法。而小朵学习小高的《钱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