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原长公主带着陶浙涌每年来,如今陶浙涌十五岁,他比巧云大一岁,按照过了年算一岁,巧云十四了,六月三十生辰,明年及笄。
陶浙涌如今是抽条年龄,显得清秀,相貌俊美,高兆看到想:难怪当初丰原长公主对他父亲一见钟情,念念不忘。
丰原大长公主对高兆一直和善,感激她当初救了涌哥儿,又是通过她和陶家太婆婆联系,才能和儿子团聚。
每次来给大长公主请安,都会来馨园见高兆,给金豆金旺带好些礼物。
高兆比她高一辈,叫她大长公主,丰原说太客气,只好叫她名字。
“丰原太客气,每回来送金豆这些首饰,平时时不时送礼物过来,金豆说要好好当面谢谢表姐。”
金豆规矩行礼,说太谢谢表姐。
高兆同样给一些礼物,有涌哥儿的,有万若男的。
陶浙涌如今大了,吴长亮陪着在书房俩人坐着沉默,吴长亮给他一本书看,自己也看书,实在不知要说什么。
丰原也不是话多的人,每次来问候话说完,每回说说高家情况,因为陶府在柳树巷,巧云和陶芊希玩得好,多年来一直来往,所以丰原对高家熟悉。
出嫁女回娘家少,丰原来就会说些高家事,说也是一切都好。
今天,丰原主动说起刚在荣禧堂遇见一个堂妹,叫陈华原的,带着嫡长女来给大长公主请安。
这个陈华原高兆知道,但没交往,在婆婆那见过两回,她私下问了问大嫂,是哪门亲戚。
听名字就知是没有封号的皇家女,就不知为何这几年年年来给大长公主拜年请安,带着女儿好进门,不然大长公主一句话打发出去。
陈华原是清河郡王府的庶女,所以没有县主封号,先帝抠门,嫡出的才会给个封号,像乐安县主,兰容县主,庶出的再得宠,她父王再给上折子找理由请封,门都没有,别说县主,就是公主,也只有嫡出的有封号。
兰容县主是她嫡姐,就是尤太夫人亲姐蔡老太太的儿媳,性子敦厚,尤太夫人给姐姐出主意,让姐姐嫡长孙娶了阜阳郡王府的嫡孙女陈喜婉,好对抗那姐夫护着的庶出那一房。
高兆见过陈华原,估计像她亲娘,长的容月貌,三十多岁跟二十多岁一样,和她嫡姐兰容县主一点不像。
听说正因为如此,她在娘家时比嫡姐要得清河郡王疼爱,给她取名华原,原本就是想给女儿请封华原县主。
别说先皇不愿意,就是太后那会也不愿意,自己嫡亲公主女儿叫丰原,他给个庶女请封华原?
太后可不是好脾气的人,把郡王妃叫来好一顿训斥,清河郡王闹得一脸灰,缩头呆在府里好几年没出门,原本仗着是先皇还算亲热的哥哥,比阜阳郡王和先皇关系好,给爱女一个保障,谁知成了京里笑话。
平武大长公主对此嗤之以鼻,那陈华原嫁到范家,就是以前的太子太傅范家,和尤太夫人闹翻的,鲁国公夫人的原未婚夫范家。
太子太傅早没了,国公夫人的原未婚夫是他的长房次孙,没成亲没了,嫡三孙就是陈华原的丈夫。
头胎是女,叫范云容,看着十四五岁,梳着双丫发髻,说明还没及笄。
范云容长得像母亲,一个小美人,金豆见了都说这个侄女好漂亮。
清河郡王府前面只提了几回,第一次是贾北石及笄,平武当众叫来高兆,算是宣布这是儿媳。清河郡王妃让薛向容坐身边,认同她为孙媳。第二回出现,蔡夫人的儿媳兰容县主是清河郡王府嫡女,尤太夫人给姐姐出主意,说兰容太老实,给孙子娶乐安县主的侄女陈喜婉,蔡夫人嫡长孙长的黑,高兆嘀咕像包公。
……
我是细节党,故事中人物多,顾不过来每个人细写,所以丫鬟只有香兰笔墨多点,龙套人物是需要出场时着重写。
人物设定各种各样,每个人很少用直述说她如何,大都是通过侧面或者说话来表现,所以我文对话多。
对话看着是没啥用的废话,其实不好写。
文里有智慧的女算是太妃,男是高文林,高文林是我很满意的一个角色,有着智慧,心地纯朴,心正人正,教育子女品德为上,从他做事说话表现出来,所以他说话我得想,而不是女主那样废话连篇。同样,太妃睿智,聪明,洞察秋毫,出生低,但人老成精,她该怎么说话,对不同人什么表现。
每个人性格不同,说话做事都不一样,不能写的千篇一律,只是文字直述她很聪慧他很有心眼他很直率那个很傻缺,而是要读者自己从文字里感觉一个立体人物形象,这些需要细节来烘托。
比如昨天高文林如何说话符合他的笑面虎人设。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