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县令娶的是恩师之女,夫妻两人感情一向很好,他也没有纳妾,走哪上任都是带着妻子,家中老母亲是有些怨言,要给他纳妾室,好让妾伺候儿子,媳妇和孙子留下来孝顺。

他如果是独子肯定也只能如此,可是他有两个兄长都在家,平时都靠着张县令在乡里当老爷,为何让他妻离子散的为家族做贡献?

张县令也是个妙人,给父母跪下,痛哭流涕,说没媳妇亲自照顾他夜夜难眠命不长矣,又不放心父母,要不他就辞官,亲自在家伺候。

别说他爹娘了,他两个兄长都不会让他辞官,所以来武成县他们夫妻一起来的。

进屋后,张夫人说道:“我琢磨来去琢磨去,觉得还是应该去一趟高家,就当什么也不知道去串串门,其实我觉得今天去上香倒是个好机会。”

张县令摇头说道:“不妥,今天钱县尉家的六老太太已经去庙里了,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六老太太可不是钱县尉她娘,虽说是个乡下妇人,那才是典型的越老越成精的人物,如今钱县尉在她的指导下,做事也靠谱了,老太妃来此,我暗中派人盯着,他不可能不知道,六老太太或许猜不到是老太妃,但也会对此事警醒,今天幸好你没去,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万家的去了,刘老太太去了,你再过去,让人怎么想?也太巧合了。”

张夫人实在想不通高家有什么可以让贾家惦记的,她一点都没往儿女婚事上去想,因为那太不合常理。

头一次安排她宴请高家,夫妻俩就把这事琢磨来琢磨去,想到高家祖上不是本地人,难道是贾家在山西的亲戚?

张县令又把高家的祖上查了个底朝天,高家哪里来的,不知道。

所以张县令就觉得贾家和高家之间肯定有神秘之处,别惹麻烦了,就不再多查,反正结交了高家没坏处。

“咱不要轻举妄动,贵人们的事知道的越少越好,有小儿和高家那小的儿郎熟悉就行。”

张夫人应了,夫妻俩又说些家里闲话。

其实,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也不少,一起去了新单位,哪个前辈也是从头做起,因为工作能力一步步提升道主管或者科室,对于新人来说,是神一样的存在,也有因为貌美走捷径上去的,大家都暗中羡慕,可如果是一起进来的,偏偏有个人因为工作能力,或者因为各种捷径,升职了,那么有的人就难受了,心里不平了,于是……。

在哪里都有这样的例子,要不那句话是经典: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这里借贾老太妃写过去式的吴杏儿,也是写这种态度,或多或少,每个人都会有丝这种心态,但,为之嫉恨、陷害人的很少,那是歪人,心思不正。

写贾老太妃来此,一是把外孙接近高家女眷的路子打开了,二是要写吴杏儿这种心态,三是写吴长亮母亲的心态,马上就到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