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6章 不一样的造纸作坊

三味书屋是荥阳郑氏的产业。

当年,受到新华书店的影响,三味书屋差点就没有倒闭。

好在三味书屋的郑掌柜,还是颇有本事的,一次又一次的让三味书屋渡过了难关。

伴随着新华书店旗下的造纸作坊和印刷作坊的技术的外传,三味书屋也算是慢慢的缓过来了。

如今虽然没有办法坐上长安城第一的位置了,但是第二的位置却是非常的稳。

而就在去年的时候,郑掌柜又抛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提议,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之后,他总算是说服了荥阳郑氏在长安城的负责人郑海,同意去南洋开办一个造纸作坊。

为了让这个造纸作坊尽快的运行起来,郑掌柜也算是费了不少的心血,直接带着一帮人马在南洋待了将近一年了。

“掌柜的,我初步核算了一下,这些纸张放在这里生产,跟放在长安城生产,制作成本降低了一半都不止。

事实上,很多人来到了南洋之后,都会发现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要好很多。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

在长安城十文钱可以买到的东西,到了海外不卖个三四十文钱起步,都对不起自己。

如今一名还过得去的匠人,一个月的工钱就要好几百文钱,那种掌握了核心收益的四级工、五级工,工钱就更高了。

但是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的收入,想要去市面上购买什么东西的话,手头上基本上没有钱财。

与此同时,我们也跟顺风镖局合作,以后在南洋的运输,都请顺风镖局来负责护卫。”

大唐的海商,都是要挣钱的。

总有一些人觉得唐人就是肥肉,想要上前咬一口。

这么一来,我们三味书屋售卖纸张的利润一下子就上来了,也可以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

这样的体验,简直就不要太好啊。

但是在南洋这里却是完全没有问题,各种各样的木材,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当然了,从长安城带来的那些伙计和匠人,工钱比长安城的时候还要高,这算是少数高于长安城的制作成本的地方,但是这个影响很小。

最关键的是我们还不需要亲自安排人去砍伐,只需要放出风声去,说我们这里愿意收购各种各样的木材。

最关键的是质量还不怎么好。

紧接着,我们的书籍印刷成本也能有一个大幅度的下降,可以考虑重新夺回曾经的第一。”

但是到了南洋之后,他们就是天朝上国来的人。

郑掌柜的算盘打得很好,也思考的很是周到。

并且海商对利润的设定都是比较高的。

随便一个匠人,拿出一点工钱出来就可以雇佣一个女奴,不管是帮忙干活还是干其他的什么,都没有问题。

但是这个情况肯定不是绝对的。

而这样的价格,对于郑家的造纸作坊来说,完全就是暴利啊。

“这样也行,不过那些商家要是发现市面上多了质量跟他们差不多的纸张,价格却是比他们低不少的话,很可能马上就会跟着降价呢。”

这么一来,我们就能在这海外潇洒的挣钱,不用担心那么快就有竞争对手。

特别是对于他们这些来到南洋修建作坊的人,这里的生活简直太舒服了。

可现在就不一样了,他们只要砍伐一些树木就能换到开元通宝,或者是直接来我们的造纸作坊帮工,也能挣钱。

不管是打火机也好,还是镜子也好,亦或是其他的瓷器、铁器,在这里都非常受欢迎。”

而顺风镖局,其实就是李宽掌握的另外一支力量。

第一,制作纸张的木材,在长安城周边的山林已经不让随意的砍伐了,需要到稍微远一些的地方运输木材回来制作纸张。

要不然估计这些人早就吵着闹着想要回长安城了。

项金是郑掌柜的外戚,这一次下南洋,财务自然是要带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一起。

但是真正的过来之后,发现情况似乎不是这样啊。

“我们直接把那么脏的水排到了河流之中,没有什么问题吧?”

至于海外各个番邦属国本土的造纸作坊,他们虽然在材料费方面跟自己有一样的优势,但是因为工艺的劣势,他们制作纸张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如果能够稍微低一点,那就更加不用说了。

特别是针对我们的造纸作坊,简直就可以用苛刻来形容。

不懂就问,反正是自己的亲戚,所以项金没有拐弯抹角,有不明白的就问了出来。

项金是负责核算自家作坊的生产成本的,对于价格这个东西特别的敏感。

郑掌柜觉得自己人生的春天似乎要来了。

“很简单,我们在海外售卖,不管是抢占了多少市场,长安城里头的拿下造纸作坊,都感受不到多大的冲击。

在长安城,他们只不过是普通的一个伙计、匠人。

但是在南洋这里,只要每个月支付一百文开元通宝,就有大把的人愿意过来。

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毕竟我们的造纸成本当中,有相当大的一块是木材成本。

这么一来,估计不用一年时间,那些造纸作坊就会纷纷来到南洋修建造纸作坊。

原本以为这里是南蛮之地,会有各种各样的危险不说,还会有很多不适应。

最关键的是来到了南洋之后,他们的身份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

所以一直都只能占据一些低端的市场。

“掌柜的,为什么我们不同步的回到长安城去售卖纸张呢?或者是早一点拿回去售卖?

好在大唐不是一夫一妻制,要不然这些人来到南洋之后,家庭肯定都会变得非常不和谐了。

我们以一个有着绝对冲击力的价格杀入蒲罗中,直接就垄断这里的市场,把所有大唐过来的造纸铺子都给挤压下去。”

最后就是在这里制作纸张,什么废水也好,都是直接排到河流里头就行了,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

片刻之中,商业经验很丰富的郑掌柜就有了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