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李承乾也担心太子港到时候变成一个蛮夷人口占多数的港口,所以一直想要提高唐人的比例。

所以别看大唐读书识字的人多了许多,但是儒学的影响力,在大唐反倒是下降了。在孔颖达看来,如果李宽登基的话,那么将来还不知道对儒学会有什么不利影响呢。孔颖达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很清楚李宽创造的观狮山书院,给大唐的读书人带来了多么重大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孔颖达现在的立场跟长孙无忌已经有很多的交集了。

“微臣也觉得不大合适,秦王的称号,除了陛下之外,其他人都没有资格承受。

如今李治终于要倒下去了,高季辅自然要及时的抱住楚王府的大腿。

没有圣旨,永世不得回京。”

并且他是在李世民登基以后出生的。

所谓的民主,讨论来讨论去,也不见得就是最佳的一个办事方法。

“陛下,微臣只是站在朝廷的立场去看待这个问题,并没有去考虑自己的个人名声。

孔颖达虽然没有跟长孙无忌通过气,不过他的提议却是难得的跟长孙无忌一致。

当然,非要说他是长孙党的人物,倒也不合适。

孔颖达也在旁边随便找了一个借口。

至于反对的理由,那已经不重要了。

如果要册封楚王殿下为秦王,显然会影响陛下的威名。”

“陛下,微臣倒是觉得这个安排甚是妥当!应该尽快的落实下去,与此同时,太子殿下犯下谋逆之事,也应该尽快的废黜,避免给大家传达错误的信号。”

“滕王殿下的次子据说自小聪明伶俐,颇有楚王殿下小时候的风格,微臣觉得陛下安排的非常妥当。”

万一到时候李宽认为他是东宫的人,他就要郁闷死了。

再加上于志宁有意要排除异己,高季辅的日子就更加难熬了。

“太子殿下确实已经不适合继续担任大唐储君了,不过微臣觉得铺王殿下,其实可以胜任这个角色。”

否者任由现在的局面持续下去,会给很多人带来困扰的。”

不等长孙无忌说话,孔颖达就先跳出来鄙视高季辅了。

哪怕是犯官也没有问题。

“诸位爱卿,朕准备册封二十二弟次子李循珌为楚王,宽儿改封为秦王,大家可有什么意见?”

房玄龄首先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支持态度。

反正他已经很清楚李世民的态度了。

哪怕是不行,最好也是能够拖一拖时间。

反正这个时候他需要的就是反对。

不用说,长孙无忌自然也知道李世民这么干的目的。

如果这些反对就能让李宽跟皇位失之交臂,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像是李世民这样一语定乾坤,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

果然,看到李世民这个表情,长孙无忌虽然很想再说点什么,也忍住了。

甚至就连一向很不识趣的孔颖达,也没敢再争吵什么。

至于高季辅,自然是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终于作对了一次选择。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