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长孙无忌来说,他自然是不希望李宽成为太子的。而于志宁在其中肯定也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将来要是我们大唐每一任帝王的传承都这么复杂的话,很难说什么时候就出现大的内部动荡,甚至是各个亲王之间发生大规模作战。
所以微臣觉得更换储君的事情,还是要慎重再慎重。
要是临时碰到这样的情况,可能会手忙脚乱,出现很大的伤亡。
不过李宽那淡定的样子,却是让他感到非常的失望。
哪怕是带兵起事谋反的李祐,如今都在齐王港过的很滋润。
否者的话,楚王府的人跟长孙司空的人不断的冲突,会让朝局变得动荡不堪。”
当初为了推行草原战略,在十几年前的时候楚王殿下就开始布局了。我要是没有记错的话,当时陛下召集大家讨论草原战略的时候,很多人都是表示了反对意见,觉得这个方案是不可能成功的。
也免得夜长梦多。
这肯定不是陛下您希望看到的场景,但是却是未来很可能出现的状况。
当务之急是搞清楚太子殿下为什么会被逼着走到这一步,宫中的那些事情,到底是什么人做了手脚。”
虽然自己已经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是李忠还是要跟李世民好好的汇报一下。
举例子说明嘛。
“玄龄,我不否认楚王殿下是一个非常优秀,非常有才华的人,但是对于一国之君来说,他并不需要什么东西都懂。
李世民这么一说,长孙无忌立马心中一凉。
哪怕是加一些虚的头衔,其实也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并且从目前收到的情报来看,于家算是深度的参与到了东宫的许多事情之中。
房玄龄神色肃穆的跟李宽一起来到了李世民身边。
很显然,作为大唐最顶级的人物,他们都已经知道了等会将要面临的局面。
自己当了十几年的宰相,在官位上是不可能有什么突破了。
果然,听了长孙无忌的话之后,李世民忍不住点了点头,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
不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唐的勋贵世家和官员们都要感谢李宽。
但是如今的大唐,显然是不需要那种能够彻底的改变一个地区的大世家。
这个时间,哪有那么多的双全法?
虽然从各方面的消息来看,太子殿下如今的安排是有欠妥当的,但是毕竟还没有真正的迈出不可挽回的那一步。
一直没有说话的李宽,很是豪气的给出了一个建议。
前段时间因为一些传闻,大唐股票交易中心的一些股票价格都出现了暴跌。
“要论稳重,陛下的诸位皇子当中,也没有谁能够比得过楚王殿下的。
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这一次的事情对大唐发展的影响,快刀斩乱麻就很显得很有必要。”
所以陛下废太子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拿下于家,让他们从关陇贵族里头除名。”
既然已经选择了站在李宽这一边,房玄龄自然希望李世民尽快的把名分给定下来。
哪怕是眼下他已经有预感李宽很可能会取代李治成为大唐的太子,他也希望能够把这个局面往后面延续一下,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
“此事朕意已决!如今叫大家过来,是为了确定一下怎么处理雉奴和参与到今天的事情的人员的。
“陛下,不管太子殿下是因为什么原因而选择了这么做,这都不是他继续担任大唐太子的理由。
要是到了这样的场面,你还想着当墙头草,两头讨好,那结果就肯定会是一个悲剧。
要不然很多事情都不好办。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陛下,趁着这个机会,结束长安城动荡的局面,这样对我们大唐来说,才是最有好处的事情。
治理一个国家,哪个地方不需要钱?如果没有钱财,怎么去兴修水利?怎么修建更多的学堂,让更多的百姓可以读书识字?
“据说雉奴这段时间拉拢了不少的勋贵世家,虽然很多人估计都没有出全力,但是借着这个机会削弱一下各个世家的力量,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这个时候要是不能阻止李世民下定决心,以后自己要再去劝说什么的,就非常的困难了。
房玄龄已经站在李宽这边了,并且他也已经知道李世民要准备更换储君了。
“这个事情你看着办就行了,你去把玄龄、无忌和宽儿叫过来。”
再说了,长安城中,有谁会觉得吴王殿下比楚王殿下更加优秀?
长孙无忌拼命的给楚王府扣帽子。
他很清楚,如果到时候李宽成为了大唐的帝王,长孙家除了出走海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选择了。
“陛下,微臣觉得打压勋贵世家的事情其实没有那么着急,等到这件事情过去之后再徐徐图之也是没有问题的。
这些看起来跟勋贵世家没有特别大关系的事情,其实却是真正挖掉了世家大族赖与生存的空间。”
相反的,稳重的性格,鼓舞人心的激励,这些才是最需要考虑的东西。”
“濮王殿下的情况就没有必要多说了,当初就已经充分的检讨过了,如今再拿出来也是炒冷饭而已。
如今雉奴居然做下了如此不忠不孝的事情,那么朕也就不需要那么纠结了。”
“玄龄,雉奴这一次这么行事,朕觉得那些世家大族需要负很大的责任。
但是既然已经事前知道了消息,剩下的无非就是看看有些事情是不是真的会发生了。
微臣提议等到今天过去之后,尽快的下旨册立楚王殿下为太子,免得长安城的局势出现动荡。
再不济,也把这些世家在长安城的人手给拿下,让他们知道大唐是谁的大唐。”
当初的科举改革,只不过是加了一个糊名和誊抄的变化,立马就让勋贵世家子弟走后门的途径给堵死了。
趁着朕还活着,有必要进一步的压制世家的影响力,让他们慢慢的淡出朝野。”
本来心情就很差,现在却看到自己最信任的两个大臣在那里吵来吵去。
“陛下,大唐已经更换过一次储君了,频繁的更换储君,这会给后人留下非常不好的榜样。
“陛下,微臣身体有点不舒服,请恕我先行离开!”
到了这个时候,长孙无忌只能以离开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了。
要他提具体的意见去处置东宫的人员,他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这就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捅了一刀,然后自己往里头撒把盐。
这种事情,有几个人愿意做呢?
根据情节,有些是大章节,有些是小章节,不要纠结于更了几章~今天一万字奉上~~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