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口继续高速的增加下去的话,那么要想所有的百姓都能过好日子,那么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就变得越发的有意义。

之前在朝廷的推动之下,不少突厥人移民到了江南道,对于江南道的开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听说在长洛铁路修建的时候,沿线好些村子里头就有人闹事,认为铁路的修建破坏了他们的风水。

如果不是长孙无忌现在力挺李治的话,李世民都已经下定决心要再次的易储了。

但是这个好处到底怎么样,会不会引起一系列的其他问题,这是大家现在还不清楚的。

“虽然海外还有大量的土地可以发展,但是对于大部分的百姓来说,只要没有到走投无路的地步,是没有几个人愿意去海外的。

房玄龄难得的跟长孙无忌在李世民面前直接斗了起来。

看到这一幕,李世民也颇为无奈。

所以房玄龄现在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倒也不算一个让人感到诧异的事情。

“根据户部汇总各州县统计的数据来看,大唐各地的人口都有了明显的增加,再加上我们大唐对于番邦属国的吸引力非常强,现在长安城各个作坊用工紧张的局面应该是大大的缓解了。

不过,房玄龄现在旗帜鲜明的站在了李宽这边,倒是让李世民感到有点意外,又觉得理所当然。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是修建水泥道路还是修建铁路,意义都还是非常不凡的。”

但是如果铁路的修建计划非常的激进,那么对于大唐来说又会带来很多副作用,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但是现在因为长孙党的问题,让李世民心中多少还是有一点顾虑的。

反正楚王府跟长孙党不对付,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就连长孙无忌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能接受。

但是修建其他的铁路,有那个钱财的话,倒是不如去修建更多的水泥道路,然后顺便把沿线的水利设施搞一搞,这才是正道。”

毕竟,他也不想看到朝中出现乱局。

大唐要发展,海外要扩张,但是也不能出现外强中干的局面。”

如果没有李宽搞出来的青霉素,房玄龄估计已经是不在人世了。这个救命之恩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房玄龄看了看李世民,再看了看长孙无忌,斟酌了一下用词。

哪怕是再多的人手,我们都是有办法消化的。再不济,也可以送到澳洲或者美洲,绝对不用担心人太多的。”

“这个事情我也听说过,《长安晚报》还专门多次报道过相关的情况。不过后面《大唐日报》上面也绑着南山建工澄清了相关的情况。

但是最终都被南山建工强势的给处理下去了,甚至当地的县衙还把这个村子里头的许多人都搞去各地移民了。”

“话是这么说,但是我大唐地大物博,不管是辽东道还是镇北道,亦或是江南道,都有大量的田地可以开发。

否者就是地动山摇的局面。

“水泥道路要继续修建,并且扩大修建规模,这个我是完成认可的。不过这并不耽误铁路的修建,楚王殿下已经给出了三种融资的方案,如果朝廷有顾虑,完全可以一文钱不出的。”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就这么一路上斗着。

在“哐当哐当”声中,李世民越发的觉得有些事情需要做一个决断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