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科学》上面的论文有不少我都是看不懂的,但是每一期的文章,我都是会浏览一遍。怎么?长孙兄你有什么想法吗?”

客观的说,渭水学院跟风观狮山书院,算是跟的比较紧的了。所以我觉得渭水书院应该联合各个书院,对论文的发表做出一些规定。

他们不是觉得铜矿、铅矿等矿藏里头,应该有一些其他的金属吗?那我们的实验室也按照这个方向去研究,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新的发现。再不济,我们也把锌和铬的一些独特性能给研究出来,也算是借了一把人家的风。”

这么一来,这些东西到底是怎么发明出来的,是不是他们从实验室中发明的,有没有作假,就存在疑问了。

郑海有点郁闷的说道。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有一个建议。”

“观狮山书院的一些研究方向,在《科学》杂志上都能或隐或现的得到一些迹象,我觉得以后渭水书院各个学院的研究方向,就先跟着观狮山书院的步伐走吧。

“我们渭水书院在大唐也算是响当当的存在,但是每一期《科学》杂志,一半以上都是观狮山书院的教谕和学员发表的文章,经常都是一篇我们渭水书院的都没有。

“郑兄,最近几期的《科学》杂志,你都看了吧?”

最近的《科学》杂志,基本上每一期的上面都会有跟火油研究相关的文章。

“什么建议?”

像是这种发明类的论文,里面描述的内容一定要让其他实验室的人看完之后,能够做出重复性的实验出来。

哪怕是今年没有办法拿奖,以后也还有很多机会的。

最关键是一旦这个规定得到实施,那么以后观狮山书院的各种发明立马就能被其他各个书院给熟悉了解了。

每次看到观狮山书院各种各样的成果冒出来,长孙冲就胃里泛酸。

“嗯,要是这个规定能够得到实行,以后我们各个学院的实验室要跟踪观狮山书院的研究进度就更加方便了。

“我听说这两个东西的发现,其实都是充满了偶然性。要说化学院,我们渭水学院现在也已经成立了,但是到现在为止却是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成果。”

只有在相同实验环境下能够重复制作出来的实验,这才是真正经得起推敲的实验。

……

按照李宽的提示,至少还有几十种新的金属或者其他元素还等着他去研究呢。

作为李宽的弟子,卢照邻倒是不担心自己这辈子的获奖问题。

而观狮山书院想要反对的话,也找不到站得住脚的理由。

长孙冲也不傻,一下就明年白了郑海这个方案的好处,还立马就帮忙进行了完善。

但是奈何总是出不了什么成绩,搞得郑海都有点怀疑人生。

特别是那种新东西的发现,往往都意味着后面还有许多的东西会被发现出来,一不小心,观狮山书院就给我们做了嫁衣裳了。”

后来者比先行者名气更大,享受更多的好处。

这种事情,不仅后世经常会看到,在大唐也不例外。

想一想大家天天都会在用的微信,其实最开始这种东西并不是企鹅发明的,但是最大的福利却是被企鹅享受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