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章 文学家变化学家
卢照邻是李宽的嫡传弟子。
这是范阳卢氏跟楚王府的关系能够得以缓和的重要原因。
在范阳卢氏看来,有卢照邻这么一个卢家子弟成为李宽的弟子,意味着李宽在向卢家释放和解、拉拢的信号。
虽然之前大家在商业上有很多的竞争,但是卢家从楚王府搞出来的各个产业之中,获得了更多的好处,所以其实两家人并没有到你死我活的境界。
不过,让李宽有点郁闷的是卢照邻拜入他的门下之后,并没有对诗词之类的东西有特别的兴趣,反倒是对化学、物理、算学这些东西充满了好奇。
一个名传千古的文学大师,被自己养废了?每当李宽看到卢照邻的时候,都会有这种感觉。
不过,大唐不缺文学大师,缺的是各种科学家。
“嗯,这段时间,镀锡铁板的销量是非常可观的,对于锡锭的需求非常的高。曾经有匠人提议使用镀锡铁板来制作水管,不过实验效果似乎不是很好。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
只要效果好,那么钢管的成本肯定是要远低于铜管的,锌金属这个发现,就有了实际的意义。”
“我还从铅矿之中经过一些列的冶炼加工,最终也提炼出了一些类似的东西。”
虽然只是卫生间里使用了一小部分,但是架不住修建的房子有点多,导致铜管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
在李宽身边待久了,卢照邻多少也是有一些商业头脑的。
要不是大唐这几年陆陆续续的从镇北道等地发现了几个铜矿,又在海外的澳洲和南美洲发现巨大的铜矿,估计大唐的铜价直接就会因为铜水管的使用而上涨好几成。
到时候,《科学》杂志上面的文章,估计也被各个书院给传遍了,正好用一块块的锌锭,堵住大家的疑问。
卢照邻毕竟是李宽的弟子,对于李宽的做事风格很了解。所以他秦李宽过来坚定锌的发现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准备工作。
李宽脑中回忆了一下锌的特点,跟卢照邻说的颇为相似。
虽然锌很早就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锌的发现却是远远比金银铜锡铅要慢得多。
如果发现之后找不到用处的话,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卢照邻的这个发现的意义。
“师父,工业化的生产方案,我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其实跟实验室的加工条件,虽然有所不同,但是思路是一样的。
甚至他还专门为卢照邻修建了一座化学实验室。
锌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金属。
在实验室废寝忘食的折腾了一个月,卢照邻请李宽去鉴定他的实验成果。
你可以继续研究一下,看看镀锌的钢管,防锈效果怎么样。
接下来,李宽准备好好的推动一下化学、采矿、机械等各行各业的发展。
只要随便推算一下,就知道镀锌钢管的成本,肯定是远远低于铜管的。
最关键的是,黄铜其实就是锌铜合金。
结合现在各个作坊的技术,相关的加工设备很快就能到位。
“大唐现在各地的炼铁作坊修建的非常多,虽然没有哪家的技术能够比得上我们楚王府的炼铁作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