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百济使臣,我只要把我能够做的事情做好了,剩下的就无能为力了。

像是水泥作坊的修建,蜂窝煤作坊的修建,这些作坊对于我们百济来说,也是非常需要的。这几年,国内也有不少的勋贵子弟来到长安城求学,很多也都是居住在使臣府邸。

“跟各个商家接触,给他们介绍一下百济国内的情况,这自然是很有必要的。

国内那些人是什么样子,他自然很清楚。

也就是这几年在观狮山书院和楚王府的扶持下,出现了一些普通人的作坊也发展壮大的事情。

“正好我听说作坊城明天就有新一期的五百套房子开售,我们可以过去看一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每个人都可以直接先买一套。

按照这个提议,整个使臣府的人都能得到好处。

“新罗人从大唐皇家钱庄借贷了两百万贯钱,这比我们整个百济一年的赋税收入都还要高。

“大唐皇家钱庄又不是做慈善的。新罗人能够借贷两百万贯,那是因为他们把新成立的市舶都督府的市舶税给抵押给了大唐。

不过他们既然可以向大唐皇家钱庄借钱,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呢?

大不了我们就依靠自己借贷的资金去引入一部分的作坊,这样个人的利益得到了保障,百济也能获得好处。”

这个理念虽然没有人说出来,但是意思还是领悟的非常到位的。

单纯平民百姓的作坊能够做的规模那么大的,还是比较少数。

商人都是追逐利润的,新罗人手中有钱,愿意买东西,自然而然的就有更多的商家去跟他们合作了。

但是正因为熟悉长安城,他们更是知道各种各样的商业合作背后,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对于作坊城售楼处来说,客户就是上帝。

在大唐,上了规模的作坊和铺子,往往背后都有勋贵世家的影子在里头。

几乎每一套房子都是暴利啊。

“但是我听说大唐皇家钱庄的钱,其实没有那么好借贷啊。要么需要有抵押物,要么需要有足够的身份地位。”

大不了到时候你就以购买作坊城房子的名义去把钱财借贷出来咯。”

百济使臣府邸,燕洪面露担忧的跟沙宝交谈着自己的意见。

这么多的大唐商家愿意去新罗修建作坊,愿意去新罗做生意,哪怕是背后付出了许多代价,也是值得的。

沙宝对如今的状况倒是看得很清楚。

按照我对作坊城售楼处的了解,他们对于购买了自己房屋的客户,服务还是非常周到的。

百济的国家不大,在朝鲜半岛上原本就是比较弱小的存在,要不然倭国人也不会去抢占他们的国土。

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依靠个人的努力是不可能改变局面的。

放在二十年前,这种情况是很难出现的。

沙宝的这个提议,让燕洪眼前一亮。

自家使臣还真是厉害,既然想到了这么一个主意啊。

“那我们要怎么办呢?任由新罗人这么搞下去的话,到时候国内那帮人可能又要怪罪我们了。”

所以作坊城售楼处的伙计,工钱也是很高的。

只要钱给到位了,服务自然就做的好了。

“嗯,多带几个人一起去看看。人多指不定优惠会更多呢。”

沙宝这话,算是给百济使臣府邸明天的购房之行定下了基调。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