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四轮马车,大部分的零件都是木头制作的。

一直以来,由于运输不大方便,四轮马车在金城售卖的数量很少。“金城距离长安城有数千里的距离,如果在那里开设作坊的话,管理起来应该是非常不方便的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还是有挺多作坊都有兴趣的。当然,大部分的人只是考虑去金城开设商铺,不一定在那里修建作坊。

这个选择倒是很有意思。

在金城修建四轮马车作坊是有利可图的事情,楚王府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吧?到时候我们怎么才能确保自己在金城能够比得上奔驰四轮马车作坊呢?”

虽然朝廷对待新罗的一些政策还没有具体出炉,但是许多消息其实已经在商圈传开来了。

一旦形势不错,我们再进一步的推进一部分的零件在金城本地生产。”

并且,正因为这一次楚王府涉及的利益比较深,为了避嫌,他们在非关键的领域,反倒是有可能不插手。

“郎君,水泥作坊和蜂窝煤作坊这些东西,跟其他的行业不一样。

这几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加起来,那也是有超过一千万人了。

“这一次新罗人的钱基本上都是掌握在大唐皇家钱庄手中,而大唐皇家钱庄又是完全听楚王府的话。

他发现,相比四轮马车,似乎楚王府更加重视永久自行车作坊。

以金城为中心,城南马车行完全可以将自己的四轮马车售卖到朝鲜半岛各个王国。

因为对他们来说,把货物运输到金城,其实并不算特别麻烦。

至少韦掌柜自己是没有任何信心的。

自行车虽然卖的稍微好一点,但是价格比较昂贵,整体的销量也比较一般。

思考了一会之后,韦思仁最终做了一个折中的选择。

韦思仁在楚王府的手中吃过了很多次亏,显然这一次不想再吃一次。

如果能够把四轮马车和自行车放到金城本地生产,那么成本肯定会大幅下降。

为何不管是什么年代,大家都喜欢搞圈子文化?

“金城距离长安城是还有一些距离,但是如果从登州出发的话,其实也就是十天不到的路程,算是很方便了。

通过散件组装,先把工厂的框架搭建起来,把路子搞熟悉了,然后再慢慢的提高国产化率。

所有的零件从长安城运输过去,在金城当地组装。

韦思仁没有去过金城,他甚至都没有离开过大唐,没有离开过长安城。

韦掌柜自然知道自家郎君在顾虑什么,所以拼命的在打消他的顾虑。

这不失为一条稳妥的办法。

“明白,那我现在就去安排,先让几个人去新罗走一趟,然后我也让人先准备一批零件的库存。

到时候一旦确定要去金城修建作坊,立马就可以开始动起来。”

虽然没有完全达成自己的预想,不过韦掌柜也算是基本满意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