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4章 权衡利弊
明天就是贞观十九年的最后一天了。
颐和园中如今是一片喜庆。
大家都在等待着过年。
不过,此时此刻,李世民却是临时召集了一帮大臣,商讨着百骑司刚刚收到的消息。
“陛下,新罗女王金德曼已经病入膏肓,如今全面唐化的推出,意味着金胜曼的正式掌权。
过去的那么多年,我们一直都希望各个番邦属国能够按照我们的规矩去管理国家,微臣觉得这个变化对我们来说是个好事。”
房玄龄作为尚书左仆射,首先站出来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玄龄说的没有错,新罗人起了这个头,那么以后可能就会有其他的番邦属国跟进,这对我们大唐来说,没有什么坏处。”
金胜曼如今这么大胆的决定全面唐化,那么新罗的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几乎是必然的。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
并且,我们可以参考南北高句丽王国的情况,在新罗人的军中安插只属于大唐的官员,让新罗人的军队在对外作战的时候,听从我大唐的指挥。”
他们希望我们大唐能够在各行各业都对新罗给予扶持,特别是在衣食住行等各个行业相关的作坊方面,希望大唐能够传授技术。
虽然以前各个番邦属国,其实也算是儒家文化圈的国家。
难得李治发言了,李世民自然要表示一下支持。
毕竟,每个孔子学院,大则容纳千把号人,小则一两百人。
岑文本也及时出来拍了一下李世民的马屁。
但是国与国之间的区别,其实还是挺明显的。
这么多年来,这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可是屈指可数啊。
“雉奴这个提议不错,难得新罗人这么心向大唐,我们不能打击他们的热情。
长孙无忌虽然跟李宽不对付,不过他说的这个话,李宽在旁边听了倒是颇为认可。
“长孙司空说的这个话很有道理。新罗人要向大唐学习,我们自然是支持的。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对技术看的那么重的。
这两个东西,但凡是有一个没有抓稳,就会出现意外。
但是涉及到具体的技术转让,还是要慎重。像是一些毕竟常见的,只要新罗人愿意出现,倒也不是不可以转让。
当天,新罗人的一品大员,跟大唐的一品大员,实际全力还是有区别的,但是你不能否认人家也是一品大员。
“父皇,儿臣觉得诸位大臣说的都颇有道理,不过大家的意见又有些分歧,朝廷是否可以折中一下,设置一个门槛,或者罗列一些清单,说明那些东西是可以向新罗人转让,哪些是不可以的。”
这对传统的儒学人员和官员来说,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
反正只是说一些方向,具体的清单肯定还是要再讨论的。
再说了,我们大唐不是已经有大唐皇家专利署吗?顶多就是在转让技术给新罗人的时候,让他们缴纳一下专利费,想来这笔钱,他们还是愿意出的。”
不过,细想一下,却是很有必要。
但是,像是水泥作坊和蜂窝煤作坊这些东西,如果新罗人想要的话,那我们就去支持一把,也没有什么大碍。
“陛下圣明,借着这个机会,要是能够将新罗人的经济命脉掌握在我大唐手中,那就再好不过了。”
孔颖达现在是比谁都期待大唐朝廷上下支持新罗人的全面唐化。这让他看到了儒家在海外彻底发展壮大的希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