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少数觉悟很高的父母,没有多少家庭能够一直支持孩子求学。
“只会更多,不会更少。毕竟,哪怕是长安城本地的学员,也有不少会选择在作坊城购买一套房子,给自己单独居住的。”既然连楚王殿下都不担心,那么说明了什么呢?”
上涨一段时间,然后平稳一段时间,接着继续上涨一段时间,然后再平稳一段时间。你要是整理一下最近十年长安城的房价走势,就会发现它的规律基本是这样的。
“那我明天抽空去作坊城走一趟,看看那里最近有什么新的房子推出来,先试着买个几套看看。”
还没有说无数涌入到各个作坊当匠人、帮工的外地人,还有无数来长安城经商的外地人呢。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房价就不会上涨了。相反的,因为客官的需求被压制了,等到这个风头过去之后,下一波的房价上涨幅度,反而更加大了。”
“房价的上涨趋势是一直存在的,但是这种上涨,不是斜线式的,而是阶梯式的。
“有……有这么夸张吗?”
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努力,但是真正有机会来到长安城求学的,大部分还是家庭条件比较不错的。
虽然这里面有不少是出生贫寒的学员,但是至少有一半是具备购买房屋实力的学员。
因为他想了想之后,发现这些年的房价走势,还真是跟杨本满说的一样。
杨本满现在已经彻底的成为一名楚王党了。
像是观狮山书院和曲江书院这样的大书院,每年都要招收三四千名学员。
长安城现在的商业氛围比较浓厚,各个勋贵对于经商的事情,也都越来越不掩饰了。
这个时候,不管是南山建工也好,还是朝廷也好,肯定会采取一定的措施,给不断上涨的房价降一降温度,甚至出现房价短时间内微微下跌的情况。
这就意味着同样一亩地的土地,能够产出的粮食的价值在降低。
毕竟,杨本满刚刚只是那书院的学员做了一个例子。
哪怕是在御史台,他也是光明正大的夸奖楚王府。
这里面,虽然以长安城出生的子弟居多,但是外地的怎么也有一半啊。
所以每年的新学员数量,已经有两三万人。
长安城现在有十几所书院。
“杨御史,既然你觉得购买房屋是一个好的投资方案,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拿出一部分的钱财出来投资良田呢?
“原因很简单啊,玉米和土豆的出现,让粮食的产量增加了。那么大趋势上面,粮食价格的走低,是一个必然的事情。
令狐无疆纠结了一会之后,又找到了一个理由。
这种情况下,你还指望良田的价格不断上涨吗?”
杨本满指了指前方一堆堆刚刚采摘下来的玉米,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脑子不算笨的令狐无疆,张了张嘴,无话可说。
杨本满说的道理,不算难理解。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