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同样一天还需要一斤大米,一个月下来,购买大米的收入占据总收入的比重,已经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了。你看现在长安城的酿酒作坊,明显比以前多了,市面上能够看到的酒水种类,已经越来越多了。

这其实就是粮食价格下降带来的一个客观影响。”

那个时候普通百姓的月收入就只有几百块钱,几千块钱一平米的房价,简直就是天价。

那个时候一斤大米也差不多要一块钱左右。

好了,等到进入六位数的时代,大家终于觉得房屋价格总算是到了尽头了,肯定要下跌了。

毕竟,在长安城买房的不是只有长安城的百姓,还有整个大唐的有钱人,甚至是整个世界的有钱人。

并且一般的酒水价格,已经低到普通百姓也有能力购买的程度了。

这个时候,虽然普通大米的价格也上涨到了三块来钱了。

普通公务员的收入,已经去到了五六千,大城市里的更是去到了一两万了。

百姓们费在口粮上的钱财,跟整个收入的比重,肯定是会不断的下降的。

“粮食价格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事情,万一到时候因为你的资金进入的原因,导致粮食契约价格大涨大落,指不定到时候你要担什么责任。

百姓们也觉得这个时候不适合去买房,还是等一等吧。

但是听杨本满的意思,其实这个商机的机会并不是很大。

除了局部的回落之外,就没有看到大城市的房价有什么真正的下跌。

“我看南山建工一直都没有停止在作坊城修建房屋的步伐。按照这个节奏,等到作坊城的所有土地都利用起来的时候,至少还有一万套房子被修建出来,这么多的房子涌入到市场上的话,按照《国富论》的理论,那就是供大于求了,到时候价格会下跌的吧?”

甚至他还觉得作坊城的房子价格会不断的下降。

但是放在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话,那就不一样了。

就像是后世,如果是在九十年代,一个普通公务员的月收入也就只有几百元。

没看到不管是倭国还是新罗、百济,亦或是南北高句丽的使臣、勋贵子弟,只要到了长安城,都会想着去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吗?整个东亚的文化圈里头,对属于自己的土地和房屋,有着非同一般的执着。

一直以来,杨本满都算是一个“炒房党”。

虽然玉米和土豆的产量都很高,但是大家毕竟还是习惯了吃小麦和稻谷。

不管是专家学者还是百姓,都觉得房屋价格肯定会下跌的。

杨本满想到了王富贵在《国富论》中提到的市场上空那只“无形的手”。

眼看着房屋价格从几千元到上万元,然后从一字头到二字头,三字头,四字头……

这种执着,哪怕是再过一千多年也不会变化。

“令狐,长安城的房子,哪怕是再上涨一个十倍,你也不要觉得不可能。你要抱着对长安城房价长远信心的角度去投资。

要知道,作坊城中的各个作坊,现在是越来越多了。匠人们的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高。

大唐皇家钱庄有对购买作坊城的房屋,有零首付的按揭贷款优惠,你怎么就会觉得作坊城的房子价格会下跌呢?”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