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短时间内玉米价格的优势,明年的一亩玉米地,说不准可以获得五倍普通农田的收益呢。
李宽跟长孙无忌争执,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虽然现在市面上没有玉米售卖,但是同等重量的玉米售价,绝对是要比粟米和小麦要高的。
长孙无忌显然是不想看到楚王府那么轻易的挣一笔大钱。
在关中推广种植,我也是同意的。”
“玉米这东西,虽然它的其他用途我还没有见识到,但是显然是应用前景广阔。
不过几天过去了,李世民还没有做决定。
听了高士廉的话,李世民忍不住看向了李宽。
也就是说,现在的玉米产量,一亩地也就是七八百斤左右。
朕要大唐从明年开始,大规模的推广玉米种植。”
虽然大家已经见识过土豆的产量,但是现在一个跟土豆产量相当的玉米出现在大家面前,还是引起了比较大的冲击。
李宽跟李世民已经提过了修建这条水泥路的事情。
作为一个帝王,从某种程度上说,李世民还是重感情的。
等到玉米晒干之后,估计得至少变轻三四成。
“这个很简单啊,等明年扩大了玉米的种植规模之后,明年的玉米价格,自然会回落。
这高士廉,迟早是会后悔的。想给李宽挖坑,哪有那么容易?“宽儿,你怎么说?”
“陛下,这玉米地兑换到的粟米,微臣愿意捐献给修建洛阳到广州的水泥道路的队伍,为朝廷减轻一点负担。”
每一个勋贵别后,基本上都有几千或者几万亩良田。
估计也就只有李宽觉得有点遗憾了。
李宽懒得更他们再扯皮,直接抛出了一个方案。
没办法,话都让人家说完了,他也只能表示同意了。
这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
最关键是李宽开了这个头之后,其他的勋贵是不是也要对这条道路的修建,意思意思啊?
长孙无忌首先对李世民的意见表达了支持。
因为现在的沉重,是刚刚采摘下来的状态。
李世民没有任何犹豫就下定了推广玉米种植的决心。
“玉米最终是要在普通百姓之间推广的,种子那么贵的话,到时候怎么推广?”
高家,这是彻底的要站在楚王府的对面啊。
这个时候,种植一亩的玉米,单单产量上面,就已经相当于种植了三亩的粟米。
你一点我一点的,指不定就能筹集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贯钱。
虽然跟修建整条道路的上千万贯资金相比,李宽提出的这点捐献不算什么。
李宽对上长孙无忌,那是一点客气都不会留的。
高士廉阴仄仄的冒出这么一句话,搞得李宽忍不住眉头直皱。
“玉米卖的越贵的话,百姓们种植玉米的热情不是更加高昂吗?”
“楚王殿下,你这也太黑心了吧?一亩玉米地的产量是粟米的好几倍,现在你价格还是粟米的两倍,岂不是意味着一亩玉米地的产出,要比五六亩的粟米地都要高?”
后世的玉米种子,都是专门培育的。
李世民是找唐俭谈过修建这条道路的事情。
虽然现在还没有最终确定是否修建,但是唐俭有预感,这条路,最晚明年就会开始动工的。
尝试到了修建道路的甜头,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朝中的百官,要完全放弃修路的想法,是很困难的。
“自然当真!今天的收成,都可以直接交给户部来处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