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胜强听了之后,居然愣了一会。
如果在了《国富论》上面,那么可能就舍不得去买其他的书籍了。金胜强是一名非常合格的使臣。
“既然使臣您觉得很有借鉴意义,要么我过去排队先买几本回来就行了吧?”
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重视商业的发展,重视跟大唐的合作,从大唐的经济发展之中,找到适合我们新罗的规律,并引进到我们新罗。”金胜强显然对《国富论》抱有非常高的期待。
如今李宽光明正大的力捧一本商业书籍,到时候那些整天学习四书五经的人,肯定要跳出来反对啊。
“父皇,二哥在《大唐日报》上把《国富论》捧的那么高,指不定会引起许多非议呢。
李治虽然在朝中没有什么存在感。
不管《国富论》是好是坏,反正李宽这么搞,未来几天,其他书铺的生意肯定都是会受到影响的。
再考虑到运输成本,金胜强还真不是想买什么书就买什么书。
虽然大部分的官员背后,都有一些铺子、作坊之类的商业存在,但是明面上,他们基本上都是看不起商人的。
金胜强今天起了一个大早。
比较,每个人购书的预算也是有定数的。
金胜强说完,便出门上了马车。
哪怕是大唐的出版业经过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各方面的初版门槛都在下降,也不会根本上改变这个局面。
圣骨在金城推行商业发展,如今遇到了不少的障碍。特别是去年新罗钱庄的事情,让我们新罗元气大伤。
这一次如果不是李宽在报纸上强烈推荐,李世民都不会关注这么一本新书。
三味书屋里头,刚刚打开书铺大门的伙计,就很是吃味的回到了郑掌柜面前。
对于朝臣们的做事风格,也是比较了解的。
“雉奴,这书你也看看,回头给朕说说你的看法。”
“你说的没错,但是猜测这书就是从大唐过去的发展当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规律,甚至提出了一些很有建设性的主张,这不管是对大唐今后的发展,还是对我们新罗的借鉴意义来说,都是非同许可的。”
不过,就在他上马车的时候,他注意到附近的其他使臣府,似乎也陆陆续续的有人离开。
觉得自己去辛苦一下就行了,没有必要辛苦领导。
“弹劾就弹劾吧,你二哥这些年被人弹劾的次数还不够多吗?”
郑掌柜面色沉重的说道。
“之前没有《国富论》,大唐的经济发展也非常的快呀。说明大唐的快速发展,并不是《国富论》的功劳呢。”
“凭借楚王殿下的号召力,这些人未必就是托。”
对于金胜强这些使臣来说,这种书籍,不管写的好还是写的坏,单单看名字,就是必须好好的学习的。
至于要不要买一批送回国内,那就要等学习完毕之后再看。
“不用,我去感受一下新华书店的火爆行情,也能更加直观的认识到《国富论》的受欢迎程度。”
“哎,没办法,楚王殿下就是有这个魅力。再说了,这是他第一次跟大家推荐书籍,只要对楚王殿下感到好奇的人,都是会去买《国富论》回去看一看的。
他们一次性的印刷了好几万本,肯定也是对这本书非常有信心。干脆你也去排一排队,买一本回来,我也看一看,以便及时评估影响。”
郑掌柜纠结了一会之后,最终还是决定让自家伙计也过去排队。
早点拿到《国富论》,他也能早点搞清楚情况。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