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谚现在是痛并快乐着。
就像是后世很多茶庄,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每次路过的时候,里面都一个客人都没有。顾盼盼跟楚王府的关系是非常特别的。
“家族如今也在长安城外修建了一座韦氏书院,,我已经让格物专门设立了一个蒸汽机设备研究所,集中力量研究各种各样的蒸汽机设备。
那要是按你这么说,人家的烧刀子、七里香等酒水售价那么高,那么粮食的价格是不是也要涨价啦?
可是这两年我们的鳄鱼皮售价,几乎是一文钱都没有上涨,保持的相当稳定。
当《大唐日报》以头版头条的形式刊登了一篇有关蒸汽机设备的文章之后,长安城的商圈立马就沸腾了。
“嗯,这个事情就交给你去协调,每个星期跟我汇报一下进展。现在我们要考虑一下怎么处理库存的自行车,然后什么时候推出链条驱动的自行车。”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想到后面仓库里头密密麻麻的自行车,韦掌柜心中满是焦虑。
对于思思的提议,紫霞思索了一会之后,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蒸汽机研究所。
但是,蒸汽机作坊不能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台数和产品,就让人有点郁闷了。
但是百丽箱包的价格,那却是一年比一年高,这说明他们的利润也是一年比一年高。
一方面,他要负责蒸汽火车的改进工作,另外一方面,蒸汽机设备的需求迎来了井喷。
不仅蒸汽机作坊的产能要跟不上了,各个作坊提出来的蒸汽机设备的需求,也让李谚应接不暇。
韦掌柜这个想法,显然是在心中想了挺久了。
如今需求最旺盛的就是以前我们不是特别重视的蒸汽机设备,我觉得有必要多安排一些人手到这个小组。”
百丽箱包的鳄鱼皮,都是从顾氏的鳄鱼铺子里头采办的。
“是的,我们的鳄鱼铺子,一直以来的收益都差不多是这个水平。”
但是显然把握的还是不够准确。
……
虽然属下的掌柜们对此也有一定的了解。
折腾了好几年的蒸汽机研究所,如今总算是出成绩了。
我觉得既然百丽箱包都涨了这么多价格了,匠人们的工钱肯定不会对箱包的成本有那么大的影响,我们的鳄鱼皮是不是也可以涨价呢?”
毕竟,他们只是使用货物来进行抵扣货款,又不是不给。
“郎君,我有一个主意,不过可能影响会比较大。”
就韦家的自行车,他们如果不大规模的降价,是卖不出去的。
库存是每个开设作坊的商人都感到头疼的事情。
这么一来,钢铁价格上涨也能找到一个好理由了。
“珍品阁出售的百丽箱包,最近推出了一些新的鳄鱼箱包,售价比之前上涨了好几倍。我专门去看过了,其实这些新款箱包的制作成本,应该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只不过搞了一些新的概念出来而已。
“这个主意不错,大家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如今自行车卖不出去,我们连支付货款的资金都没有了,让他们跟我们一起承受一点压力,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韦家跟不上步伐,那就麻烦了。
“是的,不过你这个提议也是很有建设性的。这说明拉链真的不仅仅是是可以运用在百丽箱包上面,在我们成衣铺子,应该也是有广泛的运用前景的。”
“紫霞姐姐,这个拉链还真是非常方便呢。”
顾盼盼虽然平时比较洒脱,但是并不表示她对自己的各个产业啥都不清楚。
到时候如果这个设备技术全部掌握在楚王府的手中,那么他们想要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我们根本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我要是没有记错的话,这些鳄鱼皮的售价,我们是按照成本价的一倍来设定的吧?”
思思的思维算是比较发散的。
这就像是卖铁矿石的,眼看着你的钢铁价格在不断上涨,肯定也拼命的找理由给自己涨价。
“你这么说也对,这百丽箱包很适合使用拉链,那是因为跟拉链配合的鳄鱼皮够厚,够结实。
知道拉链这个小玩意,看起来很不起眼,但是应该还是很有前途的。
虽然买的时候有点肉疼,但是买完之后感觉还是很爽的。
要是百丽箱包不是楚王府的产业,估计结果就不一样了。
特别是那种厚厚的衣,如果使用了拉链,应该可以更好的挡住风寒的侵袭。”
“师父,我觉得蒸汽机研究所里头有必要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专门负责蒸汽火车的研究,一个小组专门负责蒸汽船的研究,另外一个小组专门负责蒸汽机设备的制作。
“姑娘您说的也对,是我贪心了。”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设计一款上衣或者裤子,是使用了拉链的?这么一来,到时候大家就不用那么费劲的一粒粒的扣扣子,而是直接拉链一拉就搞定了。”
死道友不死贫道。
虽然这样子会让供应商不满,但是他觉得只要韦家的作坊,以后生意很好,就不愁这些供应商会放弃跟韦家合作。
这几天,他们韦家的自行车,基本上是一辆也卖不出去。
姑娘,这箱包的制作成本,正常来说鳄鱼皮的购买成本是影响最大的。
但是人家偏偏活得好好地。
“我突然有一个想法,这拉链能够用在箱包上面,那是不是也可以用在我们的成衣作坊里头呢?你看我们现在制作的成衣,很多都是款式比较新颖,是姐姐你自己设计的。
……
郎君,我觉得韦氏书院可以跟其他书院或者作坊合作,尽快的推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蒸汽机设备。
“跨越时代的力量,超出你的想象!”
紫霞是一如既往的对楚王府的出品,充满了信心。
毕竟蒸汽机研究所,能够负责设备设计的人员,数量是非常稀少的。
只要见识过这种奇迹的作坊主,都会狠下心来购买一台。要不然根本就竞争不过其他人。”
“扩产,再扩产!看来整个贞观十九年,我们就要在不断的扩产之中渡过了。”
李谚深呼吸一口气,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
他有一种预感,李宽在观狮山书院做的工业革命的演讲,真的要开始实现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