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杨本满对于这一轮的下跌是有疑问的。

作为长安城里首屈一指的商家,很多时候都是代表着楚王府。王富贵也不是真的那么蠢,要不然当初李宽就不会把他收到门下。

杨本满显然还是选择了继续观望。

所以自然也不想冒太大的风险。

相对在作坊里帮工来说,种地能够挣到大钱的机会,会变得越来越难。

除非你在辽东道、镇北道这些地方大规模的发展农业种植,否则只是单纯的种上几亩地,就先发家致富,那是不可能的。

哪怕是到了后世,还是有一些生存空间。

内燃机要真正的大规模运用,这不仅仅是依靠李宽的金手指就可以,还需要大唐各行各业的整体提升。

令狐无疆手上的钱财,虽然大部分都是其他人的。

但是似乎当时蒸汽机车也真的有出现呢。

原因很简单,后世的汽车,不管是卡车还是轿车,都是烧煤油或者汽油。

“是的,据说观狮山书院格物学院毕业的一些学员,还在他们的作坊里干活呢。王爷,您觉得这个蒸汽机车有搞头吗?”

“他们真的在研究蒸汽机车?”

如今长安城到洛阳的铁路已经开始修建,长安城到凉州的铁路也在勘察之中,到时候看到了铁路好处的勋贵,必定也会开始考虑投入到铁路修建的大潮之中。

但是生命力其实是非常顽强的。

既然李宽重视蒸汽机的运用,希望自行车作坊扩产之后,能够带动更多的蒸汽机进入到作坊之中,带动更多的作坊使用新式的设备来加工零件,那么四轮马车作坊很显然也是有着差不多的借鉴意义的。

王富国对李宽很熟悉。从李宽的表情变化来看,他意识到了劳牛运输队的这个笑话,也许不是笑话。

这就像是后世的基金,同样是年收益百分之二十。

但是对于水均制作所来说,永久自行车作坊并不是他们唯一的客户,哪怕是这一块的利润大幅度下滑,也不至于垮掉。

李宽在脑中回想了一下后世关于汽车历史的新闻。

虽然楚王府富可敌国,也不差奔驰四轮马车作坊一家的收益。

再不济也是烧氢气、天然气或者电动车,就没有见过路上跑的哪辆车是蒸汽驱动的。

“永久自行车作坊要求所有跟他们合作的供应商,所有的零件价格都要下降三成,并且每年还要进行至少三个点的年度降价,这应该是水均制作所这些作坊的股票价格大跌的原因。

反倒是那种毕竟稳妥的,长期的收益,是最喜欢的。

如今的大唐,连各种机床都还没有开始普及,哪能那么快就进入到内燃机时代呢?……

但是如果哪一天,如日中天的奔驰四轮马车作坊被人家一个后起之秀给干趴下了,那脸面何存啊?

虽然不能说人人有饭吃,但是绝大部分人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这话还是非常可信的。

毕竟这个年头,要想搞出汽车出来,还是有非常远的道路出来。

但是如果业绩很差的话,大家就会选择赎回,以后他要再想挣这种轻松钱,可就没有机会了。

一直以来,水均制作所和金太打铁作坊都是令狐无疆和杨本满重点投资的股票。

李宽可是很清楚蒸汽机出现之后,一旦有人在全力推动,绝对可以给大唐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哪怕是昨天跌停了,令狐无疆的账面上也还是有几成的盈利的。

其他一些小商人,也以认识王富贵为荣。

“你这么说,也没有什么问题。工业化的变化,是跟许多行业都息息相关的,自行车只是其中的一个最适合的切入点而已。

在汽车还没有出现之前,他实在是没有兴趣大规模的推广马车。

最关键的是,要生产几百万的自行车,必定会刺激一大帮作坊去使用蒸汽机来加工零件,提高生产效率。

所以他有点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李宽汇选择自行车,而不是四轮马车来作为所谓的工业化的切入点。

这不是楚王府做事的方法啊。

如果你能把成本降下来,那么更多的订单就会随之而来,最终挣得钱,不见得会变少,甚至可能会变多。”

对于王富贵这样的嫡系心腹,李宽还是愿意好好的跟他说明一下自己的战略的。

李宽想象了一下几十万匹马生活在长安城内的场景,觉得实在是难以忍受。

不说以后每年还要降价,单单今年这一次的要求,就可以把它们逼上绝路。

这么一来,广大的农村地区,就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农夫去种地。

不过,最终肯定内燃机才是汽车动力的王道。

长安城市面上,许多东西都是我们楚王府的作坊生产的,这些消费,最终有一大部分都会留到跟我们有关系的作坊里头。

可这并不意味着蒸汽机车就不曾出现,就没有意义啊。

如今有了土豆和玉米,又有了南洋水稻,大唐的粮食问题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解决。

蒸汽机这个东西,虽然很早就被发明了。

就以大唐现在的情况,蒸汽机的生命力,至少可以维持个几百年。

所以李宽没打算安排大量的人力去研究蒸汽机车。

所以王富贵在商人圈子里头的人脉是非常广的。

李宽愣了一下。

“哦,什么消息?”

这是还要继续跌的意思吗?

自己的小心脏会受不了啊。

到时候抄底的机会没有等到,自己估计就等不下去了。

感谢“书寻书乐”的五万起点币打赏!这周末继续爆肝一把,周一五更两万字送上!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