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怎么能够让人相信接种了牛痘之后就不会患上天呢?”

狄仁杰很清楚一个壮劳力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意义。一直以来,朝廷的政令到了各县之后,基本上就要靠着本地的胥吏、乡绅去落地了。

但是,现在这些胥吏里面,出现了越来越多书院出生的学员,有些风气就开始变化了。

也不是一直上涨。

毕竟,一个进士科的进士,最差都能成为一个下县的县令。

“什么一本万利的生意?长安城中,这种生意还能轮得到我们来做?”

既然如此,那就把他们送到海外去吧。

至于买股票和基金,九成的散户都是韭菜。

瓦哈拉尔继续激动的跟甘迪说着话。

事实上,很多人的钱财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考虑的都不是财富的增值问题,而是怎样让自己的财富不贬值。

像是甘迪这样的有钱人,也一样有这个焦虑。

甘迪坐直了身子,开始认真的跟瓦哈拉尔商量了起来。

观狮山书院医学院下属的微生物研究所制作了一种叫做牛痘的东西,据说接种了牛痘,就再也不用担心患上天了。”

可是,在这种幸福生活背后,天却是一直都是笼罩在天竺百姓头上不能消除的隐患,就像是恶魔一样,隔三差五的要出来收割一波人口。

……

连七品芝麻官都谈不上,只能算是朝廷最基层的一名官员。

未来三年如果他能实现自己的目标,那么到时候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回到长安城。

李宽在蓝田县也待了十来天了,准备回去。

吏部已经在考虑将胥吏也纳入到官员体系之中来,承认他们是朝廷的官员。

五合居中,一些准备参加今年春闱的士子在那里交谈着。

当然,不是所有的胥吏都会变成大唐的官员。

“嗯,医学院之前虽然也有一些教材在教导大家如何预防瘟疫,但是毕竟是纸上谈兵。这一次天出现之后,也算是给了大家一个好好的实战机会。后面他们应该还是很愿意跟蓝田县合作的。”

“嗯,借着只一次的情况,你在蓝田县的威信也算是彻底的树立起来了。接下来就要把重点转移到如何带领百姓发家致富上面了。你之前提到的人参种植和中药材种植,都是非常不错的注意,可以好好的发扬光大。”

虽然吏部还没有正式的公布科举出身的人的安排方法,但是从这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只要考中了进士,最差也能去到一个下县当一名县丞。

乡村里头,多少家庭因为家中的男子死去,变得贫困不堪?虽然姚均没有成家,但是他有一个哥哥和妹妹,狄仁杰却是打听到了的。

“从这两天的报纸可以看出,在蓝田县出现了天,从症状上来看,这应该就是我们天竺那边也会有的一种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

“是的,就是那个蓝田县,楚王殿下的弟子狄仁杰担任县令的蓝田县。”

这让原本有点世袭的胥吏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父,蓝田县外面演习的大军已经全部撤掉了,虽然这段时间还是不鼓励县里的百姓出去,但是已经不再是一个强制性的措施了。”

对于一个天时地利都非常好的国度,天竺南部百姓的生活那是真的很幸福。

……

只是从瓦哈拉尔的只言片语之中,就猜到了他想要干什么。

当然,那个时候不能简简单单的把牛痘叫做牛痘,得换一个名字,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

“虽然明医科的人在蓝田县立下了大功劳,但是朝廷的这个赏赐也太过丰厚了吧?”

当然,你要是不愿意去,那另当别论。

免得程静雯她们担心。

不是地里面养不活更多的人口,而是各种各样的疾病,让人口数量一直没有办法快速上升。

虽然李宽在不断的提升明医科、明法科、明算科的地位,但是要想超越传统的明经科和进士科,显然还是非常困难的。

“此话当真?”

这个时候,怎样让自己的财富不贬值,就是这种中产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虽然一名下县的县丞对于勋贵子弟来说,那是什么都不是。

如果每个县衙都多出五六个官员位置,那么不管是明医科还是明算科,亦或是明法科的进士,都将变得很好安排。

可以说这一场危机,已经过去了。

每一个王国里面,别说是国王,就是那些贵族,谁家没有几斤黄金的。

虽然他现在的病情已经稳定下来了,但是整个人也都是被疹子给布满了,应该是没有办法再回到医馆里头干活。

“听说了没?今年春闱录取明医科的进士数量,会比去年多一倍呢。”

瓦哈拉尔虽然刚刚急急忙忙的跟甘迪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是脑中其实是有一些具体的想法的。

“蓝田县?”

“也不能这么说,医者父母心,这些郎中能够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进入到蓝田县,还是付出了挺多的。

大唐如今越来越重视进士出身的人员了。

只要能让大家想象种牛痘可以抵抗天,天竺的那些有钱人,别说是一斤黄金,就是十斤黄金,他们也愿意出。

甚至可以说这一辈子估计都是做不到的。

“这个其实也很简单!天在天竺,几乎是每年都会发生,只不过规模不一样。到时候我们只要亲自去到天爆发的地方,就比什么话语都有说服力了。

甘迪现在没有特别大的追求,就想着怎么让自己的财富不要贬值。

很显然,狄仁杰说的是对的,这些人已经没有办法在大唐轻松的生活了。

同样的,中产有这种焦虑。

哪怕是今后接着扩大科举的规模,也没有问题。

“这些年,明法科、明算科已经扩大了不少进士规模,现在明医科也在扩大。只有明经科和进士科的增幅是最小的,这很不公平啊。”

“话也不能说这么说,你要是觉得不公平,也可以去参加明法科的科举嘛。”

一帮士子就在那里沸沸扬扬的讨论着,不过,终究谁也没有办法抵挡这种历史的潮流。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