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得益于梵高的名作,向日葵的模样实在是太容易记住了。

李宽刚刚进入到暖棚,迎面而来就看到了唐同人。到时候需要的橡胶密封件,肯定会多很多,对它的性能要求也会高很多,专门成立一个研究所,确实很有必要。

反正只要能够往四周去,李宽都是大力支持的。

“这向日葵虽然长得漂亮,但是大规模种植的话,愿意买的人应该不是很多吧?”

“没问题,到时候刘界你安排一下,组织教谕和学员成立相应的研究所。”

观狮山书院现在想要拥有自己独立研究所的教谕,可是有大把。

很显然,他是真的沉下心来好好的搞研究了,要不然这些东西他不可能那么的熟悉。

很快的,李宽跟着唐同人进入到了另外一个暖棚之中,放眼望去,却是一片黄色的海洋。

不管是看歌剧的时候,还是打麻将的时候,嗑瓜子可是很适合的一个互动。

反倒是跟后世的长得几乎一样了。

今年辣椒大规模的种植之后,楚王府的厨娘甚至开始制作辣菘菜,如今已经是海底捞里面最受欢迎的一个小菜了。

亲自下地,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要知道,研究农业的,哪怕是你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所,哪怕是你已经是这个行业的翘楚,它的工作环境,也注定是比较恶劣的。

蒸汽机研究所虽然是一个研发机构,但是现在也修建了属于自己的蒸汽机作坊,用来大规模的开始生产蒸汽机。

唐同人一种一种的给李宽介绍着暖棚里面的作物情况。

能够适应变化的,肯定会变得更加强大。

一天到晚在田地里面记录数据,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变化,这也算是日常工作了。好在观狮山书院对于农学院颇为重视,在各种经费和补贴方面,会向农学院的教谕和学员倾斜,要不然这几年农学院的学员数量肯定要大幅下滑。

唐同人眼前一亮。

唐同人这话,让李宽非常坚信眼前的就是向日葵。

恍惚之间,李宽感到自己好像回到了后世。

如今这个任务落到了农学院的头上,他也想过去看看有没有惊喜。

“您看!这个,这个,还有那一片,都是我们正在培育的几种菘菜。明年开始就可以提供一批种子给到农户种植,到时候大家都种上新式的菘菜之后,产量至少可以增加三四成,让菘菜成为真正的家家户户都能够吃得起的蔬菜。”

它的叶子和盘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等到太阳下山之后,朵又慢慢往回摆。等到下半夜的时候,又开始转向了东边,等待着太阳的升起呢。”

“油料植物?”

据说这个海员是今年最早一批从南美洲回来的呢,当时人家还讹了我好几十贯钱,才愿意把种子卖给我呢。”

“这是从一名羌人那里买回来的种子,种出来的非常鲜艳;这是一名西域胡商那边买回来的种子,似乎牛羊很喜欢吃这种草。

所有的零件都几乎是纯手动打造,成本高不说,生产效率还低。

“农学院的地盘是整个书院最大的,他们不仅在书院内部占据了上百亩的地方,还在书院旁边的渭水岸边有上千亩的试验田。

一帮人喝酒聊天的时候,它也是非常好的一种东西。

但是,并不是你随便找点草草,然后就说这是海外找回来的,就立马可以拿到赏赐。

之前,很多东西都是依靠着匠人一个一个的制作出来的。

而那名海员也是随手在南美洲的路边采摘了一些种子,只是顺手而为,所以也没有寄予太多的期待。

作为观狮山书院最早的一批学员,唐同人如今也算是农学院里头的资深教谕了,有自己的独立研究项目。

其实在我看来,不仅有必要成立一个橡胶研究所,还可以专门成立一个铸造研究所、锻造研究所,甚至是冲压研究所,为各种零件的生产提供帮助。”

到观狮山书院各个研究所里视察,是李宽非常喜欢的一个活动。

自从明作铁路正式开通之后,李谚就重新一门心思的扎在了研究所里头,想要制作出更好蒸汽机出来。

“没问题,属下立马就去安排!”

向日葵可是个好东西。

“我听说这个向日葵适宜种植在丘陵和含沙量较高的贫脊土地、干旱土地等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不仅不占用良田,出油率还非常的高。

不管是密封件还是轮胎,亦或是其他一些日常用品,都有许多地方是大量使用橡胶的。

“听说农学院现在把暖棚建设规模搞得很大,这蒸汽机研究所看完了,我们去农学院的研究所转一转吧。”

“这个向日葵,不管是当成是卉种植,还是当成一种全新的经济作物来种植,都是很有意义的。你可以把它作为今后的重点推广作物,扩大它的种植规模。”

现在李谚自然要考虑改变这一个局面。

观狮山书院农学院不仅研究粮食作物和蔬菜,也在跟医学院合作研究各种药材的大规模种植,还面向市场推出了一些卉盆栽,也算是慢慢的有了一些商业气息。

观狮山书院蒸汽机研究所,李谚很是激动的跟李宽在讲述着研究所里的安排。

唐同人是真的喜欢农业,要不然也不会一头钻到这个领域之中。

虽然作坊城不少的作坊都开始推出标注化的零件,但是在蒸汽机上面,却是回归到了比较原始的状态。

还有这些是倭国人主动送给我们的种子,说是一种独特的百合,不仅颜色跟我们大唐的有所不同,还能散发出比较浓郁的香气。”

“咦,这是从哪里来的?”

“走,去看看!”

这位唐俭的三儿子,不好好的过自己官二代的生活,反倒是迷上了农业。

“七八斤一颗?那倒是真的不错,已经基本达到我的理想状态了。”

很快的,他就带着李宽出现在了农学院的暖棚之中。

唐同人脸上尽可能装出一副淡定的模样,但是心中的喜悦却是怎么都掩饰不住。

虽然这个发现比不上土豆,但是绝对可以让他在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这可是比什么赞赏和奖励都来的更有吸引力啊。

他唐同人放弃养尊处优的生活,一门心思研究农作物。

除了本身对农作物的热爱之外,最重要的不就是想要青史留名吗?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