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4章 新罗人的打算
难波津码头。
金文通看着自家装满了铜钱的海船,好想哭!
当初他离开难波津的时候,雇佣了一条船速极快的海船回到新罗,然后立马就张罗铸造了一批劣质的铜钱。
原本他还想着依靠这些铜钱好好的挣一笔钱。
结果,当他再次踏上了难波津的土地的时候,却是发现铜钱在难波津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
你要是拿出来的是开元通宝,估计还是有人会收。
偏偏金文通拿出来的是自己私下里铸造的铜钱。
那就真的跟一堆垃圾一样了。
作为从一开始就参与到计划的人员,三太郎非常清楚王有才的恐怖。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
……
作为楚王府在半岛上的商业代言人,他的为人处世已经变得非常圆滑。
“浩之,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王郎君,楚王殿下的得力助手,如今观狮山书院商学院最杰出的学员。前段时间从天竺带回来一百多万两黄金的人就是他呢。”
多少还是有一点收获的嘛。
反正不管出了什么事情,有问题的都是下面的人。
“设立钱庄也好,印刷纸币也好,应该都不是很难。只是我们要想让大家接受我们印刷的纸币,那就非常的难了。”
作为南高句丽的都城,汉城的发展其实还是挺快的。
之后,王有才没有多留几天,好好的享受一下倭国女子的温柔体贴,就踏上了回程的船只。
如果把大唐皇家钱庄获得的一些额外收益计算进去,那么大唐在这一场货币风波之中,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付出的。
这几年,我们东海渔业也向倭国各地的大名出售了不少的刀剑,其中有一些流落到了民间。这动乱要是搞的规模大一点,奈良那帮人还真是不知道要怎么才能平定呢。
可是结果却是倭国上下都开始接受唐元了。
把他扔到街面上,只要他不说自己是倭国人,嗯,准确的说是祖籍倭国,其他人根本就看不出来他跟汉城本地的勋贵有什么区别。
这个年代的人,要想了解外国的信息,渠道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说到自己儿子,九条信一脸上多了一些笑容。
观狮山书院农学院甚至安排了一个研究小组长期驻扎在汉城,为的就是研究人参的人工种植。
“要是浩之在汉城的话,我倒是想要跟他好好的聊一聊,看看半岛上如今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以前也就是偶尔在《大唐日报》上面可以看到一些报道,听说这汉城已经有了小长安的称号呢。”
可是,到现在为止的一切事情,却是都按照王有才规划的方向在前进。
哪怕是人家拿着金锭过来也不行,必须让他们先去大唐皇家钱庄的分号里头兑换成唐元。为了方便倭国人兑换唐元,大唐皇家钱庄也会在奈良等地在开设几个分号。”
三太郎这些人能够这么死心的跟着东海渔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东海渔业在难波津的驻地有一千人左右的护卫队。
要不是《大唐日报》上面有一个版面是专门介绍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估计大家对国外的事情会更加的陌生。
想到这里,金文通一刻也不想在这里继续待下去了。
金文通跟金胜曼虽然不是亲兄妹,但是却算是一个家族的成员,关系还算不错。
作为倭国顶级勋贵,虽然奈良的人都知道九条家跟大唐走的太近,不一定能够完全代表倭国的利益了。
与其这样,倒不如老老实实的听九条信一的建议。
王有才露出一个符合社会期待的笑容,倒是没有因为九条浩之是倭国人出身,就看不起他。
“王郎君你放心,谁敢私下里接受其他货币的结算,那就是我们东海渔业的敌人,他们就别想在难波津做生意了。”
金文通觉得自己哪怕是在难波津没有办法这么玩,回到金城也可以考虑仿效。
“如果是在金城设立钱庄、印刷纸币的话,那么难度确实会低很多。不过我们船上还有不少的铜钱,我们是直接运回去,还是在这里想办法低价卖给大唐皇家钱庄呢?”
看到许久未见面的儿子,九条信一虽然很激动,但是却是知道不能冷落了王有才。
说实在话,刚开始的时候,三太郎是不认为王有才能够成功的。
作为汉城的地主,九条浩之自然也有自己的消息来源。
孟浩在旁边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哪天大唐皇家钱庄要是缺钱了,直接多印刷一批唐元就可以了。
“承蒙楚王殿下厚爱,大郎在半岛上勤勤勉勉,虽然没有多大的功劳,但是也没有给楚王殿下丢人。”
金三犹豫了片刻,觉得自己还是要提醒一下金文通,免得到时候没有搞好,他又要承受压力。
王有才叮嘱完了这些东西,才开始跟大家喝起了庆功酒。
当初怂恿金文通大力铸造铜钱,甚至还从金城的一些贵族家中借钱,金三生怕被自家主人给当成是出气筒。
“王郎君,这一次奈良那帮人的反应速度,比我想象的要快不少呢。”
上面印刷说是一百元,那就是一百元。
但是他们很清楚,如果一直不按着九条信一的提案去走的话,那么大唐很可能就直接自己下场,逼着你去走他们想要你走的路了。
倭国的混乱,来的快,去的也快。
这种见面拉手的习惯,李宽是一直不适应的,不过奈何这就是大唐的风俗。
“反应的越快,受的损失就越少。奈良那帮人要是真的拖个几个月时间,那么指不定倭国各地就已经烽烟四起,提前进入到战国时代咯。”
“过奖了!这都是楚王殿下的功劳,我只不过是把楚王殿下的谋划给落到了实处而已。”
当然,最关键是九条信一这一次的建议,听起来似乎对倭国是真的有好处。
毕竟,在他们心中,觉得哪怕是情况到了最差的局面,他们还可以乘坐东海渔业的船只去大唐,成为一名真正的唐人。
一千人的队伍如果散步在整个倭国,那么威慑力非常有限。
九条浩之一边说,一边上前拉着王有才的手往里头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