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让人恍惚的数据
长安城的七月,虽然已经有点秋意。
早晚的时候,已经没有那么炎热。
但是当太阳升到半空中的时候,站在烈日底下,还是可以感受到一阵酷热的。
满朝文武今天都没有什么心情开朝会了。
哪怕是孔颖达也像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罕见的没有在那里扯着剪头发的事情说事。
所以草草的结束了朝会之后,众人就纷纷朝着楚王府的土豆地而去。
“父皇,您觉得这土豆真的像二哥说的那么神奇,简单的种植一下就能亩产千斤吗?要知道今年关中可是先遭受了旱灾,紧接着又受到了蝗灾的影响。
……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妖言惑众杨本满号”就代表了大唐最高的造船技术。
“可惜我们虽然一心向着大唐,可是像是观狮山书院这样的地方,还是不允许我们的遣唐使进入学习。到现在为止,只有九条杏香一个人成功的进入了观狮山书院,但是她的心中却是压根没有我们倭国了。”
但是,他又觉得有点开心不起来。
所以你看那南洋水稻,虽然产量比粟米要高很多,但是在大唐的不少地方,朝廷还是支持百姓们去种植粟米的。”
什么特色都没有了的倭国,还是自己的倭国吗?“这个世界是强者的世界,我们倭国只是一个岛国,要想发展壮大,就一定要抱别人的大腿。如今的大唐是最强大的,我们自然就要紧紧的抱着大唐的大腿。他们让我们往东,我们绝不往西;他们让我们朝南走,我们绝不朝北走。”
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不高兴,久保田七郎心中很是感慨。
“嗯,我明白了!”
房遗爱虽然现在去楚王府的频率没有以前高了,但是也还算是楚王府的常客。
特别是房玄龄的身体在慢慢的变差,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没有办法继续担任尚书左仆射了,那么房家在长安城里的地位,立马就下了一个台阶。
“高阳,你能够看清这个变化,楚王殿下自然也更加清楚。所以他才想借着这个机会,吸引更多的勋贵和百姓前往镇北道啊。
“镇北道,镇北道,你就知道镇北道,你知道镇北道在哪里吗?”
“前几年,新罗人通过一些办法,偷偷的从大唐搞了一些种子桑树和养蚕的农户回去了,然后在金城郊外准备大规模的种植桑树、养蚕,他们想要织出属于新罗人自己的丝绸。结果,在去年的时候,所有的桑树,所有相关的农户和匠人,全部都死于非命。
这些年来,每次有新式的海船下海,都会被命名为“妖言惑众杨本满号”。
在这种情况下,伊藤浩之哪里敢私下里打土豆的注意呢?
“你怎么就那么死脑筋呢?这只是一个说法而已,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变通的。镇北道那么远,也不知道到底适合不适合种植土豆,哪像是长安城这边,二哥府上都已经亲自种植过了,基本上是稳挣不赔的生意。
要我说,镇北道其实也是不错的,只要种上几万亩的土豆,就可以养活上万人,甚至更多的人。到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在那里同步的兴建一座牧场,养殖绵羊和牛群,一样可以挣不少钱。”
“你真以为大唐朝堂上的官员都跟孔颖达那样吗?要是这样,我们的日子就不会那么难过了?”
所以今天过来看土豆挖掘仪式的,不仅有倭国的使臣,新罗、百济、吐蕃国的使臣,也全部都在现场。
“久保田,不知道你有没有听新罗使臣说过一件事情?”
李世民满怀期待的坐在鲸鱼皮沙发上,整个人半塌在那里,很是舒服的样子。
如今的豪华奔驰四轮马车,可都是装备了板簧装置来减震,乘坐的舒适性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我都已经找下人去外面打听了,如果土豆的产量真的有亩产千斤,那么土豆的价格至少是稻谷的十倍!并且在未来两三年,土豆的价格都会比稻谷贵。
久保田七郎跟着伊藤浩之也坐着一辆四轮马车,朝着楚王府的土豆地而去。
不是只有大唐的百姓才能看到土豆的好处。
但是,奈何局面就是如此的残酷。如果没有得到大唐的允许就把土豆种子搞回到了倭国,那么迟早会被大唐发现。
“伊藤君,你说楚王府的那个土豆,有没有可能卖一些给我们呢?哪怕是高价出售给我们也可以啊。”
不管李世民说的话是有道理还是没有道理,他都不会去争执的。
只要大唐愿意,随时都有办法让他成为殖民地,甚至成为大唐的一个道。
只要能够种个几亩地,就足够了。
“如果真的产量这么高,那么这个土豆对大唐的意义就太重要了。只要有这么一种庄稼,就能解决我们大唐百姓的粮食问题了。”
伊藤浩之没有直接回答久保田七郎的问题,而是跟他说起了其他的事情。
“高阳,这种事不需要我们多说,楚王殿下自然会考虑的。他之前也说过了,土豆的种植,优先向镇北道倾斜,如果我们只是想在长安城外面的土地上种土豆,估计他是一颗土豆也不会给我们的。”
“以后会不会卖,现在还很难说。但是今年的话,我觉得是不大可能卖的。昨天我只是简单的在长安城打听了一下,想要土豆种子的人就有无数个。
如果倭国全面学习大唐之后,也能变得强大和繁荣,久保田七郎自然是非常开心的。
……
高阳其实是一个很精明的人,事实上,李世民的儿子女儿当中,就没有几个人是很蠢的。
从户部统计的信息来看,上半年关中地区的水稻产量足足腰斩一下,收成可谓是惨不忍睹来形容。这个时候,土豆哪怕是原本有亩产千斤,受到这些影响之后,也应该没有那么多了吧?”
甚至只要有个一亩地,也能完成这个确认。
当然,头脑精明,有时候并不表示眼光也看的很长远,这是两码事。
伊藤浩之对这一点倒是看得很透彻。
不过,显然是得不到李世民认可的。
“既然土豆的产量那么大,今年丰收之后,明年可以种植的面积肯定就要大几十倍,后年就更多了。我们如果不想去镇北道的话,等个几年应该也有足够的土豆种子供应的。”
所以他比任何一个皇帝都更加在乎自己的名声,在乎大唐在他的治下,百姓们的生活是不是比其他的朝代要好。
对于李宽的想法,他还是摸得比较准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